前两天刚写了只言片语,更新了如何开放和专注,“极度开放”的概念也被反复强调了很久,但似乎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践行中做的也不是很好,今天又把《原则》这本书翻了出来,重新梳理一下思路。的确,从了解到做到需要很漫长的路要走,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检视、复盘、修正,把它变成不需要刻意提醒就根植于大脑的思维习惯。我试着以问答的形式来梳理思路:
一、为什么我们要极度开放?
《原则》中提到,成功的生活=梦想+现实+决心,通俗一点来讲,要有目标,知道现实和目标的差距,坚持下去。用五步流程愿景图表示:目标阻碍实现目标的问题诊断问题解决方案执行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每一个层级都需要不同面向的能力,都需要我们的决策力,如何选择、判断、调整、执行,再向下一个目标迈进。关于每个步骤的拆分今天先不展开分解了,先来说最重要的极度开放能力。
极度开放会帮助我们:认清现实,找出真相,作出正确决策,过上成功的人生。当然,怎样才算是成功的人生由你自己来定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9269/db368984752eb993.jpg)
二、是什么阻碍了头脑的极度开放?
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的障碍,这使我们很难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在你的内心总会有终极的恐惧和需求:需要被爱,害怕失去别人的爱,需要生存,害怕死亡,需要让自己有意义,害怕无意义等等。
梁宁说,恐惧决定了我们的边界。如果我们不跨越自身的恐惧边界的话,那即使我们学再多的知识,其实也并不能让自己产生巨大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都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你不了解自己的终极恐惧。
思维盲点:你的思维方式会决定你是如何看待事物的。不要固守你认为的事情是怎样的,通常大多数人会把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不利的事件认为不好的事,而忽略更大的视野。要知道,人与人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看待问题的视角,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没有绝对的正确,绝对的错误。所以,很自然的人们没有办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事物。
三、我们怎样做到极度开放?
1、找到你的弱点和短板
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人性的真相就是会有骄傲、自卑、贪婪、嫉妒、愤怒… 各种情绪的出现,我们要做的是客观看待缺点,了解它,试着和它相处。不完美就是人的一部分,不要掩盖弱点,不要强行把弱点伪装成优势。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展现真实的自我,尤其是弱点,不能掩饰,对于弱点,了解它、认识它,克服它,我们才能活出更好的样子。
2、了解你的终极恐惧
人类行为在最深层次上会受到两种感情的驱使:爱和怕。愉悦决定你的方向,恐惧决定你的边界。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怕会驱动我们的行为。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让我们生活在怕中。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害怕无意义,害怕失败,害怕不能成功,所以我们患得又患失,这些都是由内心的恐惧决定的。
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最终极的恐惧又是什么?
不要害怕,放下评判,因为怕会吸引来你怕的东西。
3、做一个低自尊的人
我们只需要关注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决策、方法来达成我们想要的记过,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阻碍,困难,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嘲讽,不要在意这些,对别人的评价不要太敏感。如果时时都在意别人的评价,很可能会影响我们内心的方向。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开始被很多人叫做“傻子”,不太能听得懂别人的嘲讽,在草原五班执拗的认为修路有意义,就开始一个人做了起来,不在意别人的打击挖苦,或许正是这种“傻”给他带来的福报,让他做成了很多“聪明人”不敢挑战的困难。这就是低自尊的意义,只关注如何达成目标的步骤,其他的不用在意。
然后,要勇敢的、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做到极度透明,不要害怕自己说错或影响到和别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会更有助于你寻求真相。
4、不要自己闷头找答案
要记得我们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答案,我们自己给出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当我们遇到某些问题时,很可能会陷入到死循环中,瞎琢磨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因为你的认知系统和层级就到这里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是当下就能见效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从书中找,更快捷的方式是从别人那里找。找到你信任的前辈,利用他们的人生智慧、思考方式给你带来指引和不一样的视角。
把头脑的极度开放当成一种习惯,你会试着站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并且开始相信自己是错的,你会开始倾听并鼓励他人表达自己,极度开放是一条很漫长的修行之路,需要我们终其一生打磨的心智模式,但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去做了,这就是好的开始。也只有做到极度开放,才有可能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从蛹到蝶的蜕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9269/844e5ed8b536402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