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就有女同学问过我,你是喜欢长发的女生,还是短发的女生。这个问题曾一直让我困惑了好久,因为问我的人很自然地用头发的长短把女生划分成了两大类,这让当时年少的我很中二地以为,也许女生的世界是分为长发与短发两大阵营,她们水火不容,在我所不知道的任何地方进行着宿命的对决,这场战斗已经持续了数千年,而我的回答将成为影响双方势力平衡的重要砝码......于是我回答的时候总是慎之又慎,基本原则是长发女生提问时,我就说喜欢长发,短发女生提问,我就说喜欢短发,我很害怕我的回答令她们不满,然后用类似“代表月亮消灭你”的招数把我粉身碎骨。
虽然女人们不会因为头发的长短而分成两派大打出手,但是关于头发的压抑与解放、沉默与表达,这之间的争论曾真实地在历史中不断上演。且不说满清时“留发不留头”的法令,在许多国家和文化里,头发的长短都曾是被管制的,甚至把剪发当成一种刑罚,例如楚狂人接舆,髠首剃发,被觉得很怪异。江东人断发文身,被中原人觉得很怪异,据说陈寿的父亲是马谡参军,被诸葛亮髠首,所以许多史学家说陈寿为此对诸葛亮不满。而在欧洲古罗马时代,长发成为了权威的象征,罗马人将外地人全都描写成了“留着长胡子和一头又乱又长头发的人”,于是经过不断演变,在此后的中世纪里,“外国的王者”全被描述成了长发的男人。而对六世纪的法国王室来说,头发是生命的象征,他们甚至说“如果头发要被剪掉,不如去死”。进入十三、十四世纪,男人们开始需要穿戴铠甲走上战场,长发变得不合时宜,小平头才开始流行了起来。于是,越南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美国的反战青年创办了一本音乐杂志《头发》,强调留长发是逃避兵役的象征。
历史上,女人的发型同样受到过严格的约束,在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女人们单身时大多留长发,一到婚后便习惯把头发绾成发髻,以此表明自己已是别人的妻子,不能再怀有不良企图。犹太教为了让已婚妇女不去迷惑其他男人,制约已婚女人必须剃发、戴假发。这些习惯和中国古代已婚妇女簪插定发极为相似,也就是说,对于女人的发型要求,无论东西方,都是根据“女人婚后不可以去迷惑其他男人”这种不成文的社会约定建立的。于是,接受这些社会教导的已婚妇女开始烫发,用发饰遮盖容貌,或利用发网来改变发型。这种中世纪风的发型一直为妇女们所喜爱,直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流行用发夹和发圈等发饰才有所改变。1930年后,电影《乱世佳人》里的深红色发型在全世界各地的已婚妇女间风靡流行。
关于头发的奇闻异事还有很多,例如路易十四因为喜欢假发,曾经在一年的时间里让巴黎的假发工匠从原来的二百人涨到了九百二十人。电影《回转游戏》中的女人们把自己的头发集结起来做成背心,送给她们共同的“恋人”查尔斯曼森。纳粹强制收容所里,德国人用犹太俘虏们的毛发做成布料来使用。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少年将继母的长发剪下来,编成绳子上吊自杀的故事。很多年前我以为,这名少年是为了报复继母,想引起她的关注才选择这样的自杀方式,但现在回想,或许是少年暗恋着自己的继母也不一定。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想法总会有所不同。
在我上了中学之后,喜欢短发长发的问题仍旧没有消失,于是我开始不断揣测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也许在那个时候,很多的女生会以为短发爽朗,长发温柔,但即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读中学的我也无法坦然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女生们千种万种,各有各的好,不应该用头发的长短来划分。直到我慢慢长大,形形色色的女人出现,她们有短发的绿茶婊,也有长发的女汉子,而喜欢短发还是长发的提问却已经不知不觉间在我的世界里无影无踪,只是现在,当遇到第一次见面的女生,我还是会下意识地先看她的头发,偶尔会想起小学时那两大阵营的猜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