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连员工都喊话老板:这种伪需求也做?(员工层面)

连员工都喊话老板:这种伪需求也做?(员工层面)

作者: 温水煮了蛙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01:27 被阅读0次
    参考来源:MBA 智库、知乎众多网友的回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仅基于以上来源并出于个人理解,将理解层面分成「员工层面」与「老板层面」,本章中的「员工层面」是指纯粹对于需求的判断。

    什么是伪需求

      关于伪需求的定义,有诸多见解。来自MBA智库  的定义:伪需求是指当下的供给并不是用户真正的需求,产品没有切中用户痛点。

          「伪需求」对立是「真需求」,个人认为是当下没有分析到位或没被正确表述的需求及想法。

    辨别伪需求的重要性

            真需求可以实现用户的强关联,从而实现产品的稳定增长,而伪需求要么无法获得用户,要么昙花一现。比如魔漫相机,超级课程表这类曾经的现象级产品,在短暂的疯狂后迅速被用户抛弃,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正确识别用户需求。

            对于很多希望创新产品而言,一定要分辨清楚“伪需求”和“核心需求”,抓住核心需求的创新才可能受宠,不是说产品功能越多越好。

    如何辨别伪需求

    方法一:借助「黄金圈法则」

    参考来源:《黄金圈法则:怎样识别真需求和伪需求?——Thinker韩》
    黄金圈

    黄金圈法则让人们穿破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最佳决策。它不仅可以用于自我激励和成长,同时也可以应用于营销、管理与沟通等领域,而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如何用它来识别真需求及伪需求。

    用户告诉你的需求是what,比如你通过问卷调查或者买家评价与反馈所收集到的信息等。

    用户表现出来的需求是how,即用户在使用产品、选择产品时的动作和结果,它可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行动表达上的证伪。

    用户内心真正的需求是why,即用户一系列动作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使用该产品而不使用其他产品等。

    通过这三个层面,我们可以发现需求、验证需求,进一步挖掘需求,最终识别出用户真正的消费动机,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三个步骤形成了一个「需求验证漏斗」:

    需求验证漏斗

    (1)在「what」层发现需求

    what层面是用户评价和用户痛点,它让你「发现可能的机会」,但这个机会不一定会形成需求。

    平时很容易发现的抱怨类的信息,就是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痛点,也都有可能成为新产品的机会。

    发现机会,并不代表我们要立刻开始寻求解决方案,因为存在需求可能只是伪需求,或者根本就不具备任何可行性等情况。

    TIPS:伪需求难辨别的原因

    1. 需求本身是「伪需求」

    用户对问题表述「错误」或者缺乏对解决方案的「想象力」。像乔布斯说的那样:「不要问客户他需要什么,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平板电脑出来之前,用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一台完全没有键盘的电脑。

    用户经常说不出或者只是拿表面需求来代替内心深处需求,比如他告诉你的需求是一把梯子,也许他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上二楼。

    2. 项目不具备可行性

    比如消费人群不够大,对这类「硬造性场景」感兴趣的都是小众,无法落实到真实的大众生活里去,产品无法扎根;就像现在的O2O上门服务,大多都是伪需求,上门洗车、上门美容都属于这一类,消费频次太低,而且家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个非常私密的地方,并不希望陌生人到访。

    3.用户不想表达真实需求

    有些用户口口声声说这是他的强需求,但真要买单时人就不见了,要不就是个小众的需求完全能做不出规模,比如他想附近就有个老师能随时教上门英文,等要为这个而多付不少钱时需求又消失了。

    (2)观察「how」验证需求

    What层面会呈现出的「需求」,我们并不能马上开始基于这个层面去寻求解决方案,而是要通过「how」来进行进一步验证。

    「how」就是「用户行为」。用户反馈可以说谎,但行动不会。

    用户经常「说一套、做一套」。比如你问用户喜欢什么颜色,十个人中可能有五个告诉你他喜欢绿色,但如果你真的生产一堆绿帽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魔漫相机」,你如果采访用户的话,十个人可能有八个告诉你他非常喜欢这个应用,但实际上他们玩一次之后就把它抛弃了,因为「烂大街」了,用户只是在跟风,他本身根本没有这个需求。

    因此,判断需求不能只是听用户怎么说(what),一定要通过看他怎么做(how)来验证。

    那如果验证了之后发现用户「言行不一」,是不是需求就不存在了呢?也不是,我们要跳出用户的思维,从主动的角度,也就是「why」这个角度去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解决方案。

    (3)在「why」层挖掘真实需求

    Why是用户反馈及用户行动背后的原因,找到这个原因,才能最终验证需求是否是真需求,也决定了用户最后是否会为你的解决方案买单。

    所以,由发现需求到验证需求,是要经历「how」层面直接的验证,同时追索到「why」层面进行分析才能最终确认。

    方法二:辨别痛痒,对比成本

    (1)判断需求的优先级,也就是辨别痛痒。

    真需求俗称痛点(强需求),就是能让足够多的用户愿意改变习惯而频繁使用或购买你产品的需求,它自然也是强需求。伪需求要么是不能找到足够的用户,要么是用户不愿频繁使用或者买单,俗称就是痒点(弱需求)或者无痛点(没需求)。

    伪需求并非不是用户的需求,它只是当前不足以支撑一个商业模式。需求的真伪还取决于是哪批人群,某些人的伪需求可能是另一群人的真需求;也取决于时间点,彼时的伪需求也可能进化成未来的真需求。

    Tips:分辨需求的痛痒程度时,我们常常陷入两个坑:

    坑一:盲目扩大,人为的脑补并扩大了用户的需求情况。

    坑二:滑坡谬误,所有的假设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条件的成立之上的,越错越远。

    (2)判断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也就是对比成本。

    看人们为了满足需求愿意付出多大成本。人实现任何需求都是有成本的,要付出时间、金钱、体力、精力、美好的心情……如果一件事情在现有解决方案下需要人们消耗很大成本才能搞定,那就说明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需求。


    来源:《什么是「伪需求」?能否举例说明?——littlej 》 知乎

    因此所谓的“伪需求”,可能是对原始表达需求没有准确理解和提炼,比如需求到底是“更快”还是“马”。对用户需求的变化缺乏洞察,挣扎于用户被高度满足的需求,固步自封,通俗点说就是没有跟上潮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员工都喊话老板:这种伪需求也做?(员工层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ug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