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亚马逊中国发布了一篇《2017全民阅读报告》,这份报告共采样了14000份调查问卷,报告中有两个很值得深思的结论:1、“阅读量提升较大”有56%的受访者过去一年阅读总量在10本以上,高于去年的48%,每天阅读半小时及以上的受访者占比高达82%;2、“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的计划性与受访者收入呈正相关,收入越高的人群有计划安排阅读时间的人数比例越高。
读书在逐渐成为一种热潮,并且通过读书获取的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可能是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也可能是个人素质的养成、还有更多的变现机会。
有一个人,在他三十岁之后准备创业,有一天他忽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他想虽然目前创业前景不明朗,但至少自己可以先成为一个读书家,模仿成功人士的做法总不会错吧。那一年,他读了三百本书。
然后呢?他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人生大赢家了吗?
并没有。
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在阅读上面,但是那些知识就和曾经花费的时间一样付之东流。这就和烟花表演一样,绚烂之后,了无痕迹。
于是他开始郑重的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读过的知识转化成为技能呢?
经过很多次的研究讨论、总结、练习,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并且他写了一本书来把这个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个人叫大岩俊之,这本书是《实用性阅读指南》。他2010年开始独立创业,具有非常多的读书法、思维导图、以及记忆能力培训经验。现在是一名专业的教学指导讲师。
这个方法总共分为四步:如何高效率的阅读、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牢记内容、如何实践。
01如何高效率的阅读
首先读书要有目的,之所以很多人在读完没有明确的收获,是因为他在阅读过程中目标模糊,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提出“带着主动意识去行动会更加专注,因此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这就好像当你开始关注某一样物品的时候,你会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物品比比皆是一个道理。
如果不信,你现在就可以做一个测试,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身边有多少种蓝色的东西?数完之后,睁开眼打量一下四周,是不是一下子就看到了蓝色物品?这就是主动意识带来的改变。读书也是如此,带着自己明确的目的和诉求来阅读更容易获取信息。
然后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这个时候对于全书的概览就很有必要,就像买房时的沙盘一样,通过它你可以对整体规划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选择单元楼层。作者的序言、后记、目录在这个过程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你可以利用这些迅速地了解一本书的全貌以及核心思想。
大岩俊之在书中提到“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阅读序言、目录、后记也是锚定4%精华的过程。不要试图全部记忆理解而是找到最精华的4%。
02如何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并记住知识信息。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可以迅速的抓住重点和所需信息,这也是一种训练,随着笔记成为习惯,阅读速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做读书笔记分为两种,一种是搜索发现式,一种是回顾提取式。
搜索发现式主要是伴随着阅读的过程,利用划线、标记、折页、便利贴标注关键词等进行对书本身内容的标注。这就好像做了一张读书地图,发现重点,并标记好,便于查询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觉得比较核心重要的4-5处、3-4行内容进行原文摘抄,除此之外自己特别喜欢的也可以进行分类摘录。阅读过程中随时产生的感想、启发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随时记录。(另外在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一书中针对此部分也有很详细的讲解,包括工具推荐、读书套装、3M便利贴等。这个部分有需要可以做延伸阅读。)
回顾提取式呢,作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思维导图。
《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也给列出了思维导图的作用:
整理思路;
大幅度提高构思水平;
提高记忆力;
容易产生新的创意;
可以简短地总结大篇幅信息;
图表等增加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
可用于演讲、会议、项目管理等,应用范围很广。
利用思维导图既可以做读书卡来梳理自己的收获;可以绘制全书结构地图,更好的发现书本重点;还可以个人定制版的书籍重点导图,提取知识和收获。
03如何牢记内容
我们想要把阅读中了解的知识转变为技能,中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记忆。记住这些知识,然后才是如何使用,那如何记忆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他是一百多年前由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一种现象。当我们收到信息之后,大脑就开始快速遗忘。20分钟后遗忘42%;一小时后遗忘56%;一天过后,甚至会遗忘74%而之后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不做主动记忆,大概一天我们所了解的内容就会遗忘大半。那对抗这种遗忘曲线的重要方法就是多次反复、重复阅读。我们在这种重复中,也会达到不同的阅读深度。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有些事情、有些人我们会记忆非常深刻,时隔多年却依然能够说出所有细节。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构造中有一块叫做海马体的部分。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情绪、感情有助于它将这部分记忆深刻化并转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所以有情绪的阅读、朗读对于记忆也非常有帮助。
大脑就像一个硬盘,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信息都进行记忆,所以筛选重点内容也很重要,记住最重要的20%。(帕雷托定律)
此外记忆方法在这个过程也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大岩俊之在书中也给出了建议,比如便利贴标记法(也就是我们在记忆术中常说的身体定桩法、记忆宫殿法)、串联故事记忆法、首字母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等。
04如何实践,知识转化为行动
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人是一种害怕失败,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行动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那如何打破这个怪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想法成为详细的行动步骤。目的和目标是两件事,目的是标的,你要去什么样的地方,目标是行动计划,我该如何去某地。
想要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技能,首先要知道自己现在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距离想要达到的状态有多大的差距。在这个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观点:明确差距之后不要停下来,继续思考,如果在自己目前的状态基础上,再提高10%,那个状态下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可以为这个10%的目标做什么?完成这个目标你是什么样的心情、状态?通过思考就能导出自己明天就可以行动的计划。(这个部分其实也是成长型心理模式的一种思考方法,循序渐进的调整自己,是自己在成长区,不断的获得提升收获,可以延伸阅读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
因为“如果所定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就没有办法顺利达成,从而逐渐变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所以在订立目标的时候要遵循一个SMART原则:
Specific (具体的)
Measureable(可预见的)
Achievable(可达到的)
Realistic(实际的)
Time-bound(有期限的)
利用这个原则确定目标,然后利用VAK模式即Visual(视觉)、Auditory(听觉)、Kinesthetic(体感)三部分,对自己提出问题。比如,达成目标,具体会是怎样的状态?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会看见什么?会感觉到什么?这份感觉会成为你的努力动力,激励你完成目标。为了更好的督促自己去行动,作者也提出,可以将自己的行动目标告知他人,或者利用社交网站等宣布自己的目标。成功采取了行动之后,也要把行动结果告诉他人。你会发现“行动之后有好事发生了。”
在这个思考行动过程中思维导图也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场,梳理思路,分解目标、导出可执行的行动计划,综合行动难点以及解决方式,自己就像一个教练一样,跳脱出来,指导自己理性思考,修正方向并进行实践。
春江水暖鸭先知,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对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我们能做的就是勇敢的试错,理性的判断、甄别,然后让知识化为己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不知道要多久,但是我们总会在这种淬炼中,变得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