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副刊编辑许金艳老师发来一个链接,是今天发在嘉兴日报公众号“读嘉”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海宁文友朱利芳。
多谢利芳厚爱,她笔下的蔷薇,竟是花儿一样美好。
写了那么多小明小红,今天,我也成了文友笔下的小红。果然苍天好轮回!
特意全文转发摘录在此,让小伙伴们笑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4202531/c4f215ddc2f16250.jpg)
六月黄与蔷薇娘子
2024-08-16 10:09
读嘉新闻客户端 作者 朱利芳
六月黄,我是从蔷薇的视频号里看来的。人生第一次知道,不必等秋风起就可以尝湖蟹鲜。
那趟东太湖采风,认识了既会写文章又会烧菜的蔷薇。别人介绍说这位娘子会烧菜,把家人紧紧地团结在饭桌周围。于是加了微信,看她的视频号发出色香味俱全的“私房菜”,每天不重样的一桌菜,连面筋都要自已“汰”出来。就像我另一个吃货朋友表示,爆鱼必须自已做才“乐胃”,这样级别的“厨神”,只堪膜拜。
农历六月,螃蟹里的“童子军”上市,虽还没有完全成熟,个头不大,却壳薄肉嫩,鲜味十足。说与家中的摄影师听,他以为“六月黄”是湖州的烧饼,哈哈,谁叫那只著名烧饼的名字也带黄——蟹壳黄,且与蟹有关。蟹壳黄历史悠久,有名人加持,陶行知先生提笔写过:“三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估计现在大部分听者,多以为吃的是湖蟹。
蔷薇蛮漂亮,皮肤细腻,美目流盼,关键这位美厨娘,心慧手巧。
朝九晚五之余,挽袖做羹汤是她的爱好。喜做时令菜,虽为家常烧法,但搭配特别走心,有荤有素,吃的考究。得意的菜肴上桌前,还要摆好盘,拉足台面。“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一桌子的好菜式,后面肯定站着一位好厨子。我想像苏州底子好的人家,当家娘子做菜大概就是这般用心。
六月黄的几种吃法,大抵也是水里来火里去。隔水蒸,看伊用毛豆和肉糜垫底,上面铺上切开的六月黄上锅蒸,原汁原味出片,色如名画。后来摄影师照抄作业,发现这样做法最好吃的,倒是肉饼和毛豆子。
烹饪烹饪,过油炸是一大法宝,“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才算人间极致。一只只六月黄洗净,一切两半,先裹上面粉炸到焦黄,再和毛豆一起炒,拎半只六月黄一嘬,除了“鲜掉眉毛”,我找不出更为恰当的形容。要是秦观上桌,也少不了那句“胜却人间无数”。
更重的口味,当然还可以香辣六月黄,或是做成肉蟹煲,有的也喜欢放进年糕一道炒。蔷薇娘子总是提醒说“忙归忙,勿好忘记六月黄”。她在家里做,基本就是前两款,经典,有葱有姜,这样的六月黄,真是对得起吃货的审美。
人生滋味,总需要时间慢慢来解锁。
“今朝吃点啥?”是咨询,也是问候,经纬着岁月如梭直达心灵的安慰。搭伙过日子,有对“鲜美”日复一日的新认知,挑战“舌尖”认知边界,直到艳惊四座的一刻,但更多光影交错,还是潜心积累的日常。
风花雪月与柴米油盐能不能共存?把爱的想象力用在厨房里,不止七夕,更多朝夕。地久天长,朝朝暮暮,谁说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蔷薇娘子做菜手脚快,队友买菜,她负责烧。心里有谱,做事不慌,估计是家传的训练有素。烧鲫鱼的时候会做鲫鱼嵌肉,东瓜切大块放咸肉烧,排骨浓油赤酱,老鸭汤里放蛮蛮多的笋干,这些传统做法有着永不落伍的时尚感。比方说蒸个水波蛋,不忘放上虾仁,是鲜味交融;煲一大碗的靓汤,邀请众多的食材入伙,有不慌不忙熬出的温暖好滋味。
能把家常菜做得如此认真又别致,日脚过得呀,真是鲜咂咂。
编辑:许金艳
责编:黄智翀
审核:邓钰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