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上映的电影《奥本海默》里,描绘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研发原子弹,随后又因政治立场被诬陷叛国的故事。而影片中呈现的原子弹研发工程中,历史还原度很高。不止有很多美国男科学家,还有不少出色的女科学家。
而在这其中,有一位女科学,她在影片中虽然没有高光时刻。但她却对中国有着很深厚的意义。她就是琼·辛顿,来中国后又更名为寒春。她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是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是参与原子弹研发计划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担任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助手。
这样一个有着高学历的美国姑娘,在中国革命时期悄悄的来到中国农村养牛,并在中国呆了整整60年,成为中国绿卡第一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促使了一个美国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寒春的一生。
1.受《红星照耀中国》影响,兄长和男友先后前往中国
1921年10月20日,寒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塞巴斯蒂安·辛顿是一名律师,在寒春两岁时就已去世;母亲卡梅利塔·辛顿是一位教育家,还是佛蒙特州一所独立的进步学校的创始人。
辛顿夫人出身美国奥马哈上层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之后,受到进步思潮影响的辛顿夫人拒绝了一个周旋于奥马哈上层社会的机会,而是前往芝加哥的赫尔济贫社从事平民教育。
她时常谈到体验农村生活,谈到社会良心;她倡导体力劳动以及自力更生,平等精神——这样的理念在资本主义已经高度发展的美国几乎失去了土壤,反而与毛主席在延安所建立的那个现实“理想”社会有着某种高度的契合,从而地将辛顿一家与中国革命非常偶然地联系在了一起,辛顿夫人本人后来也成了毛泽东主义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1937年埃德加·斯诺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世界广为流传,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引起了轰动。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记者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还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很多外国人原来不知道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本书感受到了中国正在进行革命斗争。当时,寒春的哥哥威廉·辛顿就是在看完这本书以后,开始萌生了去中国的想法。所以,当威廉·辛顿带着革命的热情来到来中国后,便入乡随俗化名为了韩丁。
来到中国后,他先是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员身份目睹了重庆谈判。1947年,他随联合国救济总署到中国河北冀县,为解放区恢复生产培养出第一代农机人员。翌年,他以观察员身份亲历了山西张庄的土改,后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翻身》。他对中国的变化充满了惊奇,就给自己远在美国的好朋友欧文恩格斯特写信,在信里向他介绍来到中国发生的真实情况,并积极邀请他到中国来一同工作。
而这个欧文恩格斯特,还是韩丁妹妹寒春的男友。他早年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在美国一家农场做农场主,生活富裕。
但他从小时候就目睹了贫困百姓和黑人被压迫的悲惨生活,之前在看《红星照耀中国》的时候就被书里中国革命所吸引,在看到来自朋友韩丁的来信以后,更加被中国没有剥削的新政权吸引,下定决心要去中国看一看。
1946年,欧文恩格斯特将自己的农场卖掉,来到了中国延安。恰好在那一年,进步新闻记者羊枣死于国民党的监狱中,我党领导人帮欧文取名的时候,便把与羊枣同音的名字“阳早”给了他,希望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朋友和同志。
不久后,阳早分配到了延安的一份农场工作。很快,他被当地的人民互相帮助、热情向上的心态所感染,决定要继续留在这片土地上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1947年,国民党对延安地区进行进攻,面过这样的形势,外国专家是否愿意追随共产党,还是愿意转到国统区,是一个需要立即处理的问题。阳早立马给延安地区的政府表示自己选择和中国共产党共存亡,阳早和同事在撤退安全地区的同时,还同时照顾从农场迁移过来的几十头荷兰奶牛。
阳早在中国期间给远在美国的女朋友寒春写信,想让自己的女朋友也来感受中国红色革命的热情。当时的寒春正在美国参与“曼哈顿计划”,跟随世界顶尖物理学家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寒春本身就打算以后要去中国找自己的男朋友阳早和哥哥韩丁。收到信后,她又看到美国将原子弹应用到军事上,美国政府只是利用物理学家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寒春是一个纯粹的科学主义者,在看到原子弹有这么的威力的时候,她的内心开始动摇,不想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研究,最终变得生灵涂炭。所以,寒春最终义无反顾来到了中国,投身革命。
2.致力于中国建设,为中国养牛
1949年1月,寒春决定前去中国,在临别之前和自己的师弟杨振宁告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经过18天的路程,寒春到达了上海。中国福利基金先安排她在上海一所小学里做外语老师,等机会去延安。
终于经过几番周折,寒春终于来到了延安,见到了三年没有见过面的阳早。在寒春的印象里。未婚夫阳早是一个阳光青涩的年轻学生。但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小伙子却已经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寒春感受到阳早身上的变化,对这片土地更加的好奇。
1949年4月12日,在众多共产人的见证下,寒春和阳早结为夫妇,这场跨国的异地恋终于有了美满的结果。
寒春和阳早在延安和当地的农民一样,白天穿着破旧的衣服,拿着锄头在地里干农活,晚上睡在窑洞里。这对夫妇在延安定居下来,在中国生活了60年,在这60年里,这对夫妇就专注地干了一件事,就是养奶牛。
当时的中国物质条件差,只有富裕家庭才会喝上牛奶,寒春内心一直有着要帮助人们生活的信念,养奶牛让更多的人可以喝得到牛奶,这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这和寒春之前干的核武器是没有办法对比的。
为了可以养殖优良的奶牛品种,这对夫妇将83头奶牛从延安转移到内蒙古边界,这个地方的交通闭塞,消息不灵通,在新中国成立经过20天左右,寒春和阳早才知道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在新中国成立前期,生活尤其艰苦,但是寒春和阳早从来没有喊过苦。当时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便有人建议,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寒春可以参与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她果断拒绝了。这时候的寒春明白现在自己的使命是让有更多的中国人可以喝上牛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寒春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所学的知识,投身于奶牛的机械化养殖、农具的革新和改造。阳早和寒春俩人一起负责奶牛的养殖,俩人之间的浪漫想必就是一起起床,走到农场去看自己的奶牛吧。
全国解放后,政府为了照顾阳早和寒春,将俩人从西安调到北京工作,还给他们全家配送了车,接送两人上下班和孩子上下学。夫妇俩人觉得不想搞特殊化,给外国专家局写信,要求和中国人民一样。
1952年春天,蒙古族的人民为了支援“抗美援朝”,踊跃地捐献出来大批牛羊。区政府担心影响牧民生活,还动员大家少捐一点,但源源不断的牛羊还是被送了过来。
寒春不由得赞叹,在这个连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都晚20多天才知道的交通很不发达、信息闭塞的边区,牧民却是如此无私地给予千里外受到美帝侵略的异国人民以援助,这还只是全中国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而这些都深深震撼着她和丈夫阳早,又倍加努力地养牛,以求牛群品质改良和养牛机械化。
他们始终坚持严格管理,培育出了闻名全行业的牛群,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优质高产奶牛场,多项指标名列第一。中试奶牛场生产的胚胎和公牛,成为我国许多奶牛场和种公牛场牛群品质改良的首选产品,为北京、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2003年12月,阳早在京病故,享年85岁。七年后,2010年6月8日凌晨,寒春也在京逝世。遵照寒春的遗愿,子女把她和丈夫阳早的骨灰一起撒向塞北大漠——那片曾陪伴这对夫妻度过整整十年青春时光的土地。
他们的儿子阳和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的父母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不是名和利;他们的追求,是理想的东西,他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崇拜的是毛泽东,他们所追求的是全人类的解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