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哲学的最后都关乎自身。每个人都想成为完整的自己,当然得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
不知道多久没有倾听自己的内心了,问问:是否我还干净、纯粹?是否我还沿着大致的期许前进,还是偏离了轨道?我沾染了什么,我又丢失了什么,我延续了什么,我又抛弃了什么?
我还是“我”,那就一定正确吗?我不是“我”,那我是谁呢?是否变得快要不认识自己了?那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对我自己而言)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中关乎个体也关乎年龄。
年幼的我,知道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可以了吗?自以为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些方面挺好的,比如思想的深度。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鱼则灵;书不在多,读精则灵。
‘吾日三省吾身’、‘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现在看来是不是不一样了,我第一时间想到它的内涵而不是表面;我现在引用它不是出于炫耀、玩弄而是出于它给我的警醒和指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传道和授业是其中的两大点。
先是为人,你要把自己塑造成怎样的人,那么有什么途径,你的言谈举止是否向其靠近?那么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在他所认知的“道”(请参考老子庄子之类的道)内为其指名方向和纠正——以上是养性
再是授业(注意先后顺序),你所安身立命的倚仗,俗称专业技能,优势。
说教书育人:先是传道,就算找不到适合每个人的道,麻烦你找一个合适的大致的方向好吗?传道,你连内里都未曾窥到,浅薄的东西学来何用。为什么我们一些人不愿意学习,他正迷茫着,你也不要试图阻止他的迷茫,他只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即心之所向的地方。可笑的是,你都不了解他需要什么,却打扰他的思考,没有指引他,却逼着他学习,他应该学些什么?
再是授业:你不是行业顶尖,你似乎好像没有资格授业,最优秀最顶尖的人才必须聚集教育。浅薄的老师传授浅薄的知识,当你的能力不能与之匹及。然而我觉得放在古代来讲,他们连启蒙的资格都没有。
师德、师风应袭古制
我们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次。政治老师常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的产生壮大必将伴随旧事物的衰退和消亡。
认识你自己!希,一切如期!变化都是可喜的。我们依旧纯粹,善良如故!
认识妳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