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流浪地球热映,电影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远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然而地球出现重大生存危机,一群人就此踏上了拯救地球之旅的故事。
因为对科幻没有太大的感觉,所以电影前半段即便是特效很多,但对于我这个基本不懂特效的人,没有特别的亮点。
自己真正被触动是刘启偷偷带着妹妹离家出走,然后所经历一个叛逆孩子所有的心路历程。
缺乏父亲陪伴教育又很快失去母爱的刘启,成为了一个叛逆青年。
第一次叛逆的举动是(刘启):他带着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的运输车,结果不幸遭到逮捕被关押了起来,外公来救他们两,因为贿赂工作人员也被捕,接着发生危机。
全球发动机停摆,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
第二次叛逆的举动是(刘启):刘培强本来要进入休眠仓休眠,但当自己得知自己的儿子没有安全撤离反而被征入营救时,他发火了,请求指导员带他们撤离,并声称他还是个孩子。
指导员简单说明情况,表明情况危急,被征用也是无奈之举,可刘培强依然不放心自己的儿子,这时刘启一意孤行,不仅不撤离还要主动申请开运输车。
第三次叛逆的举动是(刘启):当联合国和太空站的大人们都已经放弃希望的时候,刘启却想起小时候作为航天员的爸爸带着自己看木星,告诉他木星里有80%都是氢气,如果自己用地球的发动机把木星点燃呢?木星燃产生的引力就可以推引地球远离......
刘启发现了一个超越很多年轻人的勇气、担当和果断,这让我们看到叛逆少年正向、积极的一面。而另一个跟着一起出逃的巧巧,则表现了另一面。
让我止不住哭泣的是巧巧在电台前的那段告白里的一句话:“昨天老师还在问我们,希望是什么。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这种东西,但现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梦想。”
一个叛逆少年勇于承担,另一个叛逆少年真情流露。
第四次叛逆的是刘培强:刘启想起爸爸小时候跟他说的,爸爸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等他想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回来了。
刘启一直盼着爸爸回家,从相信到不相信,又从不相信到相信,再到迷茫,失落,直至绝望。最后当得知爸爸要回来的时候,又是惊喜,可这惊喜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他们点燃木星推离地球的行动失败了,动力的距离不够将地球推离......当刘培强得知儿子的计划时,一边是欣慰,一边又是悲壮。
因为他知道那是儿子的一次壮举,他不能让儿子的壮举失败,他要帮他完成,即便儿子很多地方可能不理解自己,但这是作为爸爸,最后能为孩子做的一件事了。
他知道太空舱里还有30吨燃料,自己点燃太空舱刚好可以完成最后的那个助推,帮助地球远离木星的撞击......
可是自己这么做了,自己就永远不回回到儿子身边了,当他命令其他人配合的时候,儿子刘启却发飙了......
他恨父亲的无情:“我已经记不清你这个混蛋的样子了”。“你说过,我能看见木星的时候,你就会回来,你骗人。”
然而,最终,刘培强履行了承诺,为了救儿子、救地球上的所有人类,他驾驶30吨燃料的空间舱飞向木星自爆,执行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一次任务,也是最后一次任务——
“3,2,1,抬头,你就看到爸爸了” 而刘启,凝望着眼前的漫天火光,终于叫出了心底的那一声:“爸爸”,理解了自己的父亲!
这让我想到“教练型父母训练营”王老师所讲的SPEC全人理论。
该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而社会功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社会功能又牵涉到人的角色、功能和价值,角色产生功能,功能产生价值。
角色是定位的问题,当你的角色错的时候,你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得越厉害,你越痛苦。想要让一个人正常,需要做到三点:1、保证生理健康;2、保证情绪稳定;3、保证角色正常。
王老师穿插了一个孩子网瘾不回家甚至威胁妈妈的案例:一位女士老公去世,自己把女儿养大,一把屎,一把尿。孩子初中网瘾。上网玩的嗨的时候,可以把妈妈的头往墙上撞。女士找了几次咨询师,女儿威胁说,“你要是再找心理咨询师,我就死给你看!”后来这位女士找到王老师。
王老师说,“你做个好妈妈就好了。”
女士情绪上来,激动地说,“我还不好吗?我为了她,把工作辞了;为了督促她学习,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说着说着哭了。
王老师说,“可能是我说的太简单,你做好妈妈的角色,做好妈妈该做的事。你多久没做饭了?”
女士说,“好几年了。”
王老师说,“你现在回去,每天早、中给她做饭,然后写卡片给女儿,‘女儿,妈妈做好饭了,你吃吧。’”
女士回去做,然后回来说,“老师,你这方法没效果呀——回去做了,女儿起来不吃,把饭都倒了,卡片都撕了。”
王老师笑着说,“我的方法是没效果,但是她有反应呀!(华生讲过SR理论,刺激→产生行为)”
王老师让她继续做,后来她照做(刚开始不愿意),一直这样做,后来变成了机械反应。后来有一天,女儿扑通跪下,“妈妈,我错了。”
小结:妈妈是妈妈了,女儿就是女儿了。
这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角色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问题,你的角色是什么?你回归你的角色了吗?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下,一个人的角色可能不同,例如:在商场,你是顾客;在医院,你是患者;在学校,你是家长;在父母面前,你是儿女;在孩子面前,你是父母......不同的场合需要你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继而产生不同的价值。
什么角色做什么事。
作为父母,很多家长会问王老师,“我为什么不会管孩子?”王老师回答说,“你都没学过,怎么会?”。这就像是学医,你虽然学了很多医学知识,只是患者得病并不是按书上的得法。
很多父母是很任性的,想怎么对孩子就怎么对待,孩子不听话,骂;孩子再不听话,打;王老师说,
孩子一有问题,父母[以前]是情绪来了;孩子一有问题,[现在]是方法来了。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其实是因为孩子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个早恋的孩子是因为他说什么你都不愿听他讲,既然你不愿意听,他只好找人听他讲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是因为家太伤他的心,他觉得没法在家里待下去,既然待不下去,当然要走了。
天气很冷的时候,你温暖秋裤一会,秋裤可以温暖你一天,那么对于孩子,父母为什么不能温暖他一会呢?要知道,对孩子,你只要愿意温暖他一会,他会温暖你一生,这也就是王老师所讲的秋裤理论了。
最后,来几个王老师关于亲子教育的经典语录,以供大家慢慢回味:
1、很多时候孩子对你不听,对父母不听,是因为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怕的东西,没有信仰;2、我们得做一个有耐心的父母——有一份等待的心,要有合理的期待值;3、如果你的孩子是一朵盛开的玫瑰,你就别逼他做雪中绽放的梅花;4、以温柔之心,静待孩子绽放神性——让他做个有用的人,价值感强的人,他才能做得更好;5、除非你想把家庭搞得更糟,否则请你柔软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