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演讲《路边野餐》(演讲者:毕赣)讲述了一个三本学生成长的故事,从大一、大二、大三到毕业、找工作、创业的过程。很短,大约只有30分钟左右,所以这个过程是很简略地压缩过的,但毕赣在这个阶段的成长轨迹得以很清晰的呈现了出来。
说一下我个人的感受:毕赣这篇演讲,莫名其妙让我对孩子们(包括青少年)玩电子游戏、生活处于半吊子状态、喜欢狐朋狗友聚在一起、毕业了还需要妈妈奶奶大钱小钱的供应才不至于饿死……等等看不惯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我一直认同这样的道理:不同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职业获得成功,比如厨师、清洁工、机械工、小摊贩等等。工作没有贵贱高低之分。
但我一直倾向于认同自己的成长路线,认同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模式。读书要读好、要尊重长辈、要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要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要洁身自好不贪恋名利、要言而有信重承诺、不玩游戏、不和酒肉朋友厮混、要读书、要爱家庭为家庭付出……
这篇演讲让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从心底里接受了一种不同于自己成长过程和状态的人生。并认识到,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也应该受到尊重。因为这样生活的人,未必没有理想,未必不能做成某件事情。
只要愿意,人们都能从自己的生活状态中汲取营养,丰富素材,并发现新的自我。功成名就的背后,不见得都是同样的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是最低贱的,可以是最高贵的,可以是最正统的,也可以是最匪夷所思的,可以是最顺利的,也可以是最曲折的。
但这个例子也有一条人生发展的主线,对于普通人,要成功,需要梦想、执着和坚持。
来自《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插图说到这里,想起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一章中举过的例子,他以“旅行”这个概念,分散出四个方向,从其中任意方向都可以选择一条途径,并将其作为唯一的途径来看待。于是,同样的一个概念,最后的效果可以是恶的,也可以是善的。每一条路径,可以是直的,可以是弯的,更可以是先直后弯,或者先弯后直,或者干脆就弯来弯去。
叔本华用此例来讲述诡辩和推理,但我借用此例来表示人生之路的多样复杂性。可以是一个直接的路径,达到一个好的意图,也可以是一个曲折的路径,同样也能达到一个好的意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