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写作”的实践,停停走走,终于迎来了数字九,以九为尊,但愿久久为功,笔耕不辍,收获更多的经验。
融媒体变革,是新闻行业正在进行的风暴。是否要主动“放弃”文字稿,转移新战场,也是令我困扰和痛苦的问题。本周,这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迎来了破解的曙光。
6月26日,本周三,部门全员做融媒体视频产品,然后在会议室用投影播放,每个人都看,每个人来评。
这次不同的地方还在于,我们部门主任、副主任也亲自上阵,动手做了融媒体视频;而我们的分管社领导坐阵,给大家提意见、提要求。
在这里,简单说说活动背景:什么是融媒体?为什么要融媒体?
融媒体,即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新闻。比如,我们是传统的文字记者,就不能拘泥于只会写稿子,还必须会拍视频、做图表等方式,丰富新闻表现形式。
为什么要融媒体?这就与当下的新闻环境有关。你,还读报纸吗?应该不读了吧。面对受众的阅读变化,传统媒体想要生存,必须正视问题和困难,积极转型,制作出受众喜爱的新闻产品。同时,5G时代已经来临,技术的变革必将重塑新闻的传输方式,视频新闻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说,这次刀刃向内的融媒体改革,是一场在被时代淘汰前的自我救赎。
我坚信的是,当10年后回眸如今在做的事情,应该会很庆幸今天的选择。(通过梳理,我发现自己在抉择的时候,感到痛苦的是割裂文字技能,而不是不愿投入融媒体变革。)
上周六,也就是离成品亮相的五天前,我们得知了领导的任务:要根据我们6月初的社庆节目视频等素材,每个人制作出一个相关的2分钟短视频,以达到每个人都会做视频的目的。
上周日,我在家列了一下脚本,即我想借助短视频表达的内容,当天上手捣鼓了编辑软件,但是有几个技术问题,到了周一,我请教了部门融媒体专员,于是在上午开完部门会议之后,继续赶制视频,大致花了一天时间完成。
因为我是部门社庆节目的编剧和导演,自然对节目的感情更加深厚,于是我想要表达的内容思路来得特别快:节目创意的来源、节目制作的艰辛、节目带来的效果以及我们又迈向了新的征程——做视频。
跳出领导给的素材,我加入了许多“私货”,把手机的照片翻出了许多,围绕自己的思路,铺成开来。再加上自己每天使用抖音的时间超过半小时,所以也很顺利选到自己的要用的音乐。
整个过程制作过程十分顺利。
赛马过程我就不一一提了。
周三到了,大家纷纷亮相。
有的同事准技术比较高超,借助的元素比较丰富;有的看得出是比较敷衍,应对一下;有的态度很认真,不懂就问,几易其稿。
我的作品属于哪类呢?实事求是来说,应该属于第一类。毕竟本科学过编辑的我,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在部门还是拿得出手的。
然而,我这种技术流,却在我们主任的作品前逊色了。我看完他的视频,哭了!他的作品,嬉笑怒骂,把我们彩排节目中的不易,通过编排者我和另外一个同事的故事表现出来,打动了我。
我们主任,60后,第一次使用编辑软件制作视频。可以说,他是技术小白,而他的作品为什么能够感动人,除了他极其虚心请教我们部门的技术大咖之外,那就是他的内容走心。
在那一刻,我内心是大大地点赞:“姜还是老的辣!”
我心中的疑惑消失了许多:融媒体产品最终比拼的还是讲故事的能力啊!
内容为王,技术为要。当我们过多被融媒体的外衣所吸引的时候,不能忘记内容才是核心。酷炫固然重要,但是持久的生命力还是依靠内容,考验记者的关键素质还是你的讲故事能力。
感觉释怀,坚守的方向是正确的,过去和未来是统一的,内心是安全的。
剩下的还是,奔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