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作者: 东流水酌月 | 来源:发表于2016-12-27 21:18 被阅读19次

    这部作品最震撼人的点在于六个年轻人撑起了一部剧。

    一开始出来时衣着很简朴,直到最后也很简朴,最初的风声、雨声、鸟声都是由舞台上的演员模拟的,丝毫不会有违和感。

    跟着节奏,粗粗了解了几样器皿,而后便是孔子生平的叙述。杏坛授学立足六艺,观其场景,并不觉得枯燥乏味,至少我原以为孔子之教学当为“之乎者也”之类,然其演绎活灵活现,师并非一定刻板,书亦未必索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大字重重砸在心上,这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追求。即使当了老师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像个孩童那样,面对日常事物也觉得日日新、时时新,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呼吸新鲜的空气,才能跟上学生成长的步伐,教授他们新的、适合他们的知识。最怕自己以后教书教一段时间便不想教了,若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传授同样的知识,光想想都让人觉得无望;可倘若自己本身就处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想必看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当面对不一样的学生群体,也就不会百年如一日地讲着同样的死知识了。

    孔子之周游列国的景象从未作过设想,当演员们演绎出来的时候会深受感动,即使不曾见过那种场景,也会有所触动。演员们让人敬佩的点在于他们知道自己在演给下面一群观众看,却又能旁若无人地展现,仿佛台上的孔子当真是孔子,旁边立着的确乎为子路。你在下面哭也好,笑也好,丝毫不能影响他们,一个眼神牵动整个面部表情,一个微笑呈现角色精神面貌。

    两小儿辩日时的嗓音是儿童的嗓音,行为是儿童的行为;大战之时的子路是慷慨激昂的,孔子是情绪饱满的。一个演员换一身装束成了另一个人,再调一下嗓音又成了其他人,明明只有六个演员,却演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每一幕都有一个定格,只要是在台上,所有动作都是干净利落的,丝毫不拖泥带水,节奏快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回忆台词,那些词句像是在舌头生了根,遇境而发,比肌肉记忆还要娴熟、准确。

    说起四书五经,总是觉得繁琐无趣;如今说起读书学习,学生也是长吁短叹。若是能换个有趣味性又不乏内涵的形式,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学生对于读书也就不会有本能的逃避和排斥,教师教起书来也会更省力一些。当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自发性的时候,学习效果会更加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更有价值。

    不必每个人都成为孔子,也不可能有人再成为孔子,但是孔子所坚持一些内涵以及他面对困难时坚定不移的决心当为每个人所崇,无论做什么事情,倘若有这样的的毅力,即使天资上有所匮乏,也终究能做出些成效的。如果每一个人在努力的同时也带动周围的人努力,那么不管谁倒下了,这项事业都不会倒,一件事情的真正行进需要一群人甚至几代人锲而不舍的接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me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