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恩,担米仇是指当人们在危难的时候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他的帮助太多,或者持续不断地给予帮助,让其形成了依赖性,认为理所应当,一旦停止帮助,反倒让人记恨、甚至仇恨你。
这里的米是指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帮助。
对一个人一直好是一个喂养和驯化的过程,很容易抬高他的期待,就像边际效益递减的作用。
当一项待遇成为日常,一旦失去或减弱,就会让人产生痛苦;而接受者对于给予他这项待遇的人,开始时会充满感激,一段时间后就习以为常,继而认为理所当然;如果失去了,就会产生怨怼。
从心理学来说,有一种感觉的适应性现象,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个道理。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当外界的刺激对同一感受持续作用,使感觉的阈限发生变化,导致对以后的刺激物的感受度提高或降低。
我们持续不断的善意,对别人来说就像是一颗糖,有些人吃的时间久了,就会忘记给糖的人。
人类作为群居性动物,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关系,可以说人是在关系中成长,也是在关系中成就的。
我们在关系中,很容易陷入路西法效应,对于亲近的人,语言、行为通常会无所顾忌,而且在一段关系中,主动投入、投入多的一方越加珍惜这段关系,投入少的一方,可能会肆无忌惮地伤害到对方。
无论谁遇到这种人,心里都会不舒服。近年来我就一直被此感觉缠绕,一想到自己的给予、付出、提携、支持,再想到如今的境况,心里满是恨,恨自己不长眼,也恨对方不长心。
然而恨是没有的,除了反复伤害自己,对于自己的身心没有任何益处。
所以,无论是与朋友、同事,还是与家人相处,都要给自己设立一个界限,确定一个原则,这样就不容易受伤。
我给自己确定的原则之一:对于别人的给予,要记账;对于给予别人的,要遗忘。这样以来,幸福指数就会高很多。
特别是在人情往来中,不去记参加过哪些同事朋友的婚礼送了多少礼金、参加过谁的生日宴送过什么礼物、参加过什么庆典送给多少贺金;而对于同事朋友给予自己的贺礼、礼物都一一记录,时而翻看一下,脑海里就会浮现愉快的场景,心中的满足感更多。
我给自己确定原则之二,只为值得的人和事付出时间、金钱、精力,一旦付出, 无怨无悔;对于不情愿的事情,追从自己的内心,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警醒自己,心存感恩之心,不让自己成为无限度索取的人。
警示自己,远离索取型人格的人,保持关系的清净、真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