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日记摘选(16岁暑假)
9月29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下午,五爷从武汉回来了, 带给我们的有中秋月饼和书,当然我爱吃月饼,但我更爱书。有一本《中学生》,虽然我现在中学已经毕业了,但我还是爱不释手。
书中有两处令我振奋,一篇是《一百个文学形象》中的《在逆境中奋斗不息的大卫·科波菲尔》,内容是介绍遗腹子大卫在遭受种种虐待、折磨和凌辱时,毫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他毫不气馁,自强不息,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勤奋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后来他终于成了著名的作家。”
看完之后,我才明白,这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理·狄更斯写的自传体《大卫科波菲尔》。
查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茨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十二岁开始独立谋生,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他只上过两三年的学,主要靠自学获得广博的知识,十六岁时,他到律师事务所当抄写员,学会速记,后担任报社记者,熟悉社会各阶层生活和英国政界的种种黑幕。183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一举成名。以后的三十多年,他写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还有中篇小说、戏剧、杂文等。
还有一篇《从孟伟哉的日记谈起》。孟伟哉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是那样精彩、真实细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孟伟哉十八岁就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在打仗时,坚持写日记,这些小小日记本为他后来创作真实感很强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保存了大量素材。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对青少年是大有裨益的,它能够促使你经常地将观察学习、实践和思考、记忆结合起来,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我一定好好写日记,向孟伟哉学习,学习他那坚韧不拔的毅力。
看完整本书,我的心情不能平静,书中的大卫·科波菲尔·查理·狄更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使我受到了教益、启迪和鼓舞。
我的日记远不止这些,我只是随便摘选了1990年我的第一本日记中的一小部分,这本日记,我当年是在初中毕业后的暑假写的,时间从7月1日到10月1日止,整整三个月,写完了一个小日记本,没有一天中断日记,现在看来,那时我对写作是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的,而且毅力也是超强的。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很少能把一件事坚持下去。看来我该向少年时的自己学习,那份对写作对文学的热忱和激情与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