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见到宝贝就想据为己有,是自私自利者每时每刻都在打的如意算盘。甚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掩人耳目,赶尽杀绝者也不一而足。
唐三藏只道有了借宿的禅院而高兴,哪知道自己的袈裟已经被人觊觎。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无端灾祸防不胜防。
作者略写了唐三藏师徒二人两个月的经历,但从一句话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些许变化,当他们来到观音禅院,那和尚见孙悟空相貌,以貌取人道:“那牵马的是个甚么东西?”他师父道:“悄言!悄言!他的性急,若听见你说是甚么东西,他就恼了,他是我做徒弟。”还补一句,“你看不出来哩,丑自丑,甚是有用。”
可见师父给他面子,知道他的本领,有了改变,可是孙行者呢,还是看不到,特别是好炫耀,自以为是的毛病还是没有改。这不,惹出麻烦来了。
在禅院吃饭时说到各自的宝贝,孙悟空非得让师父拿出那件袈裟来让人家看,唐三藏谨慎,悄悄劝他不可与人斗富,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陨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唐三藏看似柔弱,心里是个明白人,对人性的洞察入木三分。师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孙行者但凡有点眼色,适可而止便可。可他偏不,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还夸下海口:“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
果然不出唐三藏所料,人性的贪婪在这位二百七十岁的老和尚身上展露无遗,他先是借口晚上在灯下细看为由,把袈裟拿回房间,又向弟子痛哭不能将此等好物据为己有,既像个见到好东西想占有的老小孩,又像个引诱弟子说出杀人越货歹计的老奸巨猾者。
那些和尚密谋用火烧死唐三藏师徒,行者不亏是灵猴,警惕性很高,听到夜深人静还有人走动,起了疑心,变成一只小蜜蜂出去一看。好家伙,众僧们正搬柴运草,围住禅堂放火呢。行者暗笑道:“果依我师父之言,他要害我们性命,谋我的袈裟,故起这等毒心。”
如果照平日里,孙行者一定会一顿乱棍敲死恶人,但他想到这样做师父会怪他行凶。于是去众神处借辟火罩,自己又跑去方丈房间保护袈裟,还调皮地吹风让火烧得更大一旁看笑话。这里我们看到孙行者的变化,既保留了整治恶人的正义感,又变得细心谨慎了些,开始顾及师父的感受。这一点也表现在他去还辟火罩时,广目天王请他小坐一会,他却道:“老孙比以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如今保唐僧,不得身闲。容叙,容叙!”急辞而去,可见他担心师父和袈裟安全,责任心可圈可点。
谁知节外生枝,一山兽怪趁乱偷了袈裟。师徒两人寻袈裟不见,责问众人,都不知道。老和尚还有点自尊,一看偷鸡不成蚀把米,烦恼焦躁,一头撞死了。行者问出近处有兽怪,去之前一顿敲山震虎,威逼恐吓,小和尚们吓得骨软身麻,磕头流泪,答应看管好师父和白马。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又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场因炫耀袈裟而起的灾祸,最终还得靠孙行者来解决,但如果他听师父的话不逞能炫耀,也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这下死的死,伤的伤,一座古寺烟消云散,丢了的袈裟还不知去向,你说这是何苦呢!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孙行者直率随性,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说那些出家人平时道貌岸然,关键时刻却起贪念欲杀人放火,占人宝贝,没有这个契机,还露不出狐狸尾巴来,这下倒好,全露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