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通过对许多家庭教育案例和周围人的分析观察,发现许多人对教育孩子不够重视,或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或沿用父母经验中的育儿方法,或学习了好多依然对教育孩子感到迷茫。怎么办呢?
1.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做好自己,要在变成更好的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享受陪伴与孩子成长的时光。
2.列举出你认可的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然后按照优先级排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我认为最重要需要教育孩子的是:人品、价值观、成长心态、自主学习等。这些都不能通过讲道理,急于一日短时就做到,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抓住每一次机会做出榜样。
3.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通过做成一件事来培养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强的孩子,在未来后劲会特别足,也更容易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比如说合作、创造、设计、审美等等。这些技能听起来可能觉得比较高深,小孩子需要掌握这些吗?在我看来,一个人把多个基础技能合在一起,做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或者多个人一起组成团队,就是综合能力。
4.培养孩子的成长心态,才能不断学习新事物,主动获取信息,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终身成长》中提出“成长型思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他们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加坚毅,所以更易获得成功。
5.当孩子表现的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不要急于马上纠正她,评判她,要试图真正地去理解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操的方式就是要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有意地去总结和完善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性格特点,当想法不一样的时候,反问自己作为父母是不是真的正确,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
6.让孩子一直有一本正在读的书。阅读就应该是一个生活习惯,每天都在做,没时间的时候读少一点,有时间的时候坐下来好好地、完整地读一本书。
不要强求一段时间一定要读完多少本,根据自己的节奏只要一直坚持,日积月累,就会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孩子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只要不是有害的内容,其实都没有关系的。不要严格要求只有名著才能读,给孩子自己选书的自由,才能真正培养阅读的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