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喜欢写侦探悬疑小说
多写的每一个字都像剧透
真讨厌
从高中就开始看阿婆的书。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册子,是每天11点的睡前读物。从广为人知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不是搬上大荧幕,横扫各种奖项。
喜欢看阿婆的推理方式,精巧的密室结构或者完美的不在场证明,都在大胡子波洛或者织毛衣的马普尔的一番解惑中得到最完美的解答。
每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细节,铸就了一场看似无暇的犯罪案件。
其实,大瓜胆子真的很小,完全不敢看什么悬疑或者恐怖小说。知名的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和爱伦坡,也只是偶有拜读。好像就算捧着那本书都会沾染什么不详之物。
而后接触过藤原伊之的《向日葵的祭奠》后,才开始将触角转移到日本侦探文学。可是相比于电视剧《神探伽利略》和《金田一事件簿》,前者更多是物理破案,后者开篇都是学校啊诅咒什么的,简直是开篇就吓破了胆。
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系列,也是近年大瓜才开始涉猎的。从《解忧杂货铺》、《白夜行》、《时生》、《秘密》到《只差一个谎言》、《湖畔杀人案》、《虚无的十字架》······大叔更多的都是在揭露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所以和侦探小说的本质有极大的区别。
自然是没有阿婆那种技巧性犯罪来的着迷,其他的还真是不过如此。
上周五收到一本罗马尼亚作家写的《明镜之书》,只消一个周末的清晨都能读完。
即便是写书评,也不该透露侦探悬疑小说的半分。
但无论如何,这本书有个观点,倒是让大瓜思考了很久。
摘取文末最后一段话,“他们都会犯错,以为自己透过一扇窗子向世界张望,但其实在他们面前的始终都是面镜子;除了自己的执迷,别的什么也没看到。”
记忆是会骗人,这点大家都知道,但问题是,有谁会承认自己的记忆也会被篡改呢?
我们往往会加深某段时间情感最重的那个部分,而无意识的删除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
比如。
你小学真的门门都超过90分了么?
小时候你真的和某个闺蜜处的特别好么?
你是不是真的不受人待见,还被他人欺辱呢?
······
时间被不会改变,但记忆的确会因为人的情感而发生转移。大瓜从未正视过这个问题,但读《明镜之书》时,也在反思过去发生的种种。
难道记忆真的也欺骗了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