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你每每发一次朋友圈,都有所期待吧。你说可以淡定面对别人的评价,这是假的。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种程度。我们置身于社会当中,难免的陷入社交网络的洪流而希望有所认可,不管是对自己生活状态还是其他关于精神和品位相关的部分。
我们对于他人的评价有所期待,突然想到很久之前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渴望与人接近,而太近了又带来一些反作用。
每个30分钟刷一次朋友圈,刷一次信息盒子,这是今天的自己的行为写照。很焦虑,可能是最近接到老师的论文修改意见,感觉需要大改动,真的感觉到负重很大。压力大而迟迟不行动,仿佛在自我安慰,还不是自己没有动手,如果动手开始做这件事情,分分钟搞定。自己糊弄自己也是很够。
前天看的关于奇葩说的辩题 “应不应该在朋友圈秀晒炫。”
产生了很大的感慨。平日里自己对于朋友圈是非常节制的状态,因为个人的看法,你发一条信息便侵占了别人的时间流。你感觉很有价值的东西,对别人不一定是有帮助的,秀晒炫更加是可耻的,秀物质很可恨,而更为让人不爽的是秀智商,看到牛逼的文章,美其名曰是分享。其实还是会偶尔间留下一些装蛋的姿态,知识变成另一种美化自己的工具了。我们扭曲了知识本身,我们忘记了,知识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够体现价值,不能够整合到自己体系的知识碎片让人不安。
回到题目说到的“点赞带来的扭曲心态”。我们回归“点赞”这个动作本身,在发了一条朋友圈总是期待有所回应,而正是这种等待的心态大大的侵占了你的心智带宽。我们也无法专注了,坐立不安,手头还剩一半的事情也无法继续下去。当期待到一个赞,两个赞,内心舒服了很多。
然而,考虑到朋友圈的好友基数,或许别人对于你的内容并不感冒你却不自知。如果微信有踩的按钮,或许人人都会玻璃心的。微信的点赞提醒,让人舒心,另一方面也会给人错误的激励信号。“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抵如此,如果自己没有感知与察觉。倒是助长了自拍的泛滥,还有成为知识传播的一环,而没有真正的消化。
对待赞的态度需要谨慎,不能被社交工具绑架、麻痹。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妨真实自然展示自己生活的一面,或者说自己写的文章,毕竟自己写的文章才真正的代表自己,代表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看到很不错的文章,不妨推荐给特定的朋友,这样也让对方感觉到受到重视,自己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而传递知识。
还是要好好的利用好朋友圈的展示效应,对于点赞要采取谨慎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