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背后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这个问题,如果让我当一回古代作家,我会选择谁?
我的选择是苏轼,不仅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乐观旷达的胸襟,那颗即便年老体衰依然捧着滚烫的文学之心,上接天心,下接地气,不在乎身前的喧嚣寂静和身后的浮名利禄。苏轼心中有光,笑对人生的各种黑暗,其最深的同情与最大的悲悯都在这黑暗中。只要眼睛不盲,人人可以看到光明。但没有光明的角落,只有心不盲的人才可以看到,我希望我的心中能有这种光。
我一直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偏爱,即使我最终选择了理工科也依然改不了我对文学的热爱。我的心中有一个美妙的世界,图书馆就是我的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个具有玄思和彼岸感的世界,在这里,我读过的每一本好书每一段佳句都会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激起内心的某种触动,一首清新小诗或是一段感悟便会浮出水面。于是我喜欢上了阅读和创作,喜欢上了了解各个作家,从古至今,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那属于他们的粼粼波光,与他们神交能让我也能沾上他们的光芒,即使我现在的光芒如萤火虫般不起眼,但我一直认为,对于我来说,我这小小的萤火之光便是我的整个世界!
如此多的文人中发出最为耀眼的光芒的便是苏轼,因为他太全面太伟大了,他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可以说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苏轼令人敬佩的是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诗意的情怀,1705年,40岁的苏轼刚从杭州改知密州,从繁华的人间天堂到贫弱的山城,反差之大令人唏嘘,其却在《超然台记》中说:“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然而苏轼并不是一直都是快乐的,当地连年欠收虽贵为父母官的他也不得不沿着古城寻找杞菊充饥,鬓角开始出现丝丝白发,产生了一种感伤,于是这种感伤在某个夜晚化为一帘幽梦,醒来之后苏轼泪流满面,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不只是一首悼亡之作,也是一首感慨平生之作,在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中,苏轼抚今追昔流露出无法排遣的凄凉。
然而沮丧和感伤并不是苏轼的本色,尽管他宦海沉浮挫折不断,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腔热忱丝毫没有减退,他写了很多诗文真诚地指出了激烈变法中的一些弊端,完全不加掩饰,可惜那还不是一个人们可以独立捍卫自己见解的时代,几年之后苏轼因可笑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后来甚至还有一些小人为了把苏轼整倒,专门抓住其文章中的“不臣”之词,深文周纳,以致真被苏轼文章激怒过的神宗皇帝都觉得牵强附会而不予理睬了。乌台诗案丢的是整个民族的脸,文字狱也在后世扼杀了多少传世之作!
千古风流事,大浪淘沙,千年以降,最令人感佩不已的还是苏轼与民休戚与共的情怀。抗洪灾,开良田,建苏堤,治蝗虫等等,哪一个不是亲历亲为真真切切的为民办实事?但苏轼的眼前不只是国家的一城,他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不已,他反对对辽和西夏妥协投降,然而在某一年,辽主胁迫宋王朝割地七百里,这彻底激发了苏轼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他满怀激愤写下了另一首传世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与当初那首【江城子】不同,一唱三叹的悲调转而为狂呼大汉喊的激昂。可惜其虽空有报国志却一直不被重用,让人扼腕叹息,如果说人生如戏,这或许就是跌宕起伏的高潮了;如果壮志未酬,这也许是走向成功的最后的机会了。
文学是一个广袤的的世界,我越来越享受这个世界,尤其是苏轼带给我的那种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繁琐的日常生活让我捉襟见肘,狼狈不堪,但文学让我趋向坚定从容、平静和清晰,尤其是苏轼那种无论经历多大的风雨都能够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举手投足之间,谈笑风生之间都是令人陶醉的美好诗文。这便是我敬佩苏轼的地方,旷达的生活态度,诗意的情怀,我心向往之,有意识地放慢紧张的脚步,看天空云淡风清,赏荷塘游鱼嬉戏。尽量把这生活过的活色生香,哭也一天,笑也一天,何不笑着昂首阔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