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她才3岁被母亲虐待致脑死亡!我不禁泪流满面》
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末尾我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无论如何,不要抛弃我们的孩子。
常见理由一:
我没有抛弃她,我只是暂时的离开她,也是为了让以后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什么是好的生活?
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好的物质生活?那得有多好才算好呢?年收入50万?100万?几个亿?名下几套房产?还是其他?
诚然,现实生活中离开金钱万万不能,衣食住行没有哪一样可以离开白花花的银子。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有些东西无论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比如陪伴。在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当年对我们的陪伴。我们现在对孩子的陪伴和我们对早已迈入中老年的父母的陪伴。
只可惜,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这眼前不是困难的困难打到,被这短期的“红利”蒙蔽了双眼。
常见理由二:
别人家孩子也是爷爷奶奶他们带大的,成绩很好还考上了名牌大学?
这样的实例有几个?比例有多高?与大多数学习能力偏低的孩子相比,这样的“尖子生”有几个?你确保你们家孩子有如此幸运“中头彩”?
不要把那些特例当成是普遍现象。
扪心自问,你与自己的父母有代沟吗?坦白的说,纵使我自我感觉与父母关系和感情很好,但是不得不说年代不同,有些观点想法是有代沟的。
既然代代相连都有隔阂,何况是祖孙隔代?
常见理由三:
等我们物质条件足够好了,赚了足够的钱我再回来陪他补偿他?
这些话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托词罢了。先姑且不说这要花多少年的精力和心血才能实现,能不能实现都是一个未知数。更何况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叫“贪念”的东西在作祟,你能保证你赚得满钵财富的时候不想赚更多?你真的能抽身而退?
就算你功成身退,到那时你的孩子还会在原地等你吗?等你回来看他的时候他的习惯、品质、性格塑造期早就在你离开的那段时间潜移默化的吸收了他人的行为习惯甚至说话方式-好的坏的。
一旦定性从何改起?
马云是电商巨头,他开创了中国在互联网商业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局面。
商业头脑敏捷,嗅觉敏锐的他为何阿里巴巴却从未踏足网游这个如此暴利的行业?
对此,马云曾公开说过,他不会投入网游,因为他不想看到别人的孩子像他儿子一样沉迷网游。
他们的孩子10多岁的时候,马云夫妇把精力都一门心思的扑在公司的运营和发展上,对孩子的关心当然也是大打折扣。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果每天放学都几乎见不到家里有人,每天一个人孤零零在家,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几经说服教育和劝导无果,马云只好让太太辞去阿里巴巴的职务,专心在家陪伴孩子。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他说:“我们家比阿里巴巴更需要你,你离开公司于你而言是少了一份薪水,可你不回家儿子将来变坏了,多少钱都拉不回来,儿子跟钱,挑一样,你要哪个”。
有了妈妈的陪伴和关心,孩子的成绩慢慢的上去了,也会懂得心疼他们的付出,完全从游戏中挣脱了出来。
对啊,孩子和钱,挑一样,你要哪个?
生而不养,为何要生?
关于国家开发二胎吵得沸沸扬扬,一种观点是,以后等我们老了,孩子将来就会有个伴。同胞亲情这就是我们作为父母给子女留下的最好的财富。
另一种则是,现在压力何其大,一个都难养还养几个岂不是难上加难。
对此,我两种观点都无感。
当你有能力给孩子高质量的爱和陪伴的时候,才有资格再谈其他。
如果你问我,为何坚持把孩子待在身边?(特别是0-6岁这个阶段)
我不想她长大以后跟我不亲,更不想以后我们形同陌路。
我不想错过她高兴时跟我分享喜悦,难过时跟我诉说心事。
我更不想有一天她跑来问我,妈妈以前你为什么抛弃我?
我们要始终记得,“养育”所指的不仅仅只是抚养更重要的还有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