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王维

作者: 疏食遨游客 | 来源:发表于2021-11-07 11:36 被阅读0次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作为唐代最伟大的两个诗人,已成为一种常识和共识。如果评选唐代三大诗人,在李白杜甫之外,更多的人会加上白居易,而不是加上王维。这想这里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诗歌的思想性,白居易写有许多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比如《新乐府五十首》,其中的《卖炭翁》更是广为人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读来让人泪下。而王维呢?躲在他的辋川别业中,一心向佛,过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生活,清静、悠闲、安适。

    单从诗歌的艺术性上讲,王维的诗不比李白、杜甫、白居易差。

    从某些方面说,王维更应该和李白并称,而不是杜甫。比如看他们的生卒年,王维和李白在同一年出生(701年),又几乎在同一年死去(王维761,李白762),杜甫比他们晚生11年(712年),晚死8年(770年)。王维和李白一起来到盛唐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又在盛唐衰落的挽歌中离开这个世界,单从这一点来说,他们两个人就应该并称“李王”。

    但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王唯和李白不但没有在死后并列诗歌榜首,就是在他们共同存在的这60多年的岁月中,虽然同处大唐盛世,虽然有很长时间同处京城长安,但他们“参商”一样,没有交集。同是大诗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城市,却没有任何诗歌上的唱和留传下来,这让后来者们多少有点遗憾。

    王维和李白,生前肯定是见过面的。

    有一幅画,名字叫《七贤过关图》,据说是明朝人所画。画的内容是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的7位才子顶风冒雪出蓝田关、游龙门寺的典故,哪七位才子呢?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下面七人:张说、张九龄、李白、李华、王维、郑虔、孟浩然。这七个人中间,我们普通熟悉的至少有四人:李白、王维、孟浩然、张九龄。想像这七个人在风雪之中游龙门寺,应该是很熟悉的朋友。清人张辂还有诗一首,也应该是根据这幅画写的:

    二李清狂狎二张,吟鞭遥指孟襄阳。郑虔笔底春风满,摩诘图中诗兴长。

    这则轶事出自明代陆深的《玉堂漫笔》,至少是有些事实的影子的。

    从这则轶事想开去,在盛唐诗坛的那个圈子里,王维和李白肯定有经常见面的机会的。至于为什么两人之间没有任何唱和的诗歌留传下来,应该是因为两人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同,导致虽然常常见面,但却形同陌路,彼此“拉黑”,即使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孟浩然,也没有办法弥补那“三观”的不同所形成的巨大鸿沟。

    两个同时代的天才诗人,在很多肯定方面是有“竞争”的,由于性格的不同,再加彼此所走的人生之路完全相异,互相看对方不顺眼,那就只能是“陌路人”了。

    王维所走的是一条正常的路。读书、应试,20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虽然仕途上有些坎坷,但总的说来还是顺畅的。李白呢?不走寻常路,不愿意规规矩矩地读书考试,24岁时离开故乡,漫游天下,结交一些世外高人,以抬高自己的名声,再加上自己那些足以傲视天下的诗歌,他坚信自己肯定不会久居人下。

    当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向长安出发,平步青云,来到天子身边时,王维已在官场浸淫多年,早已看透看穿了那功名利禄的浮尘。此时他们虽然都已过了不惑之年,但李白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陪着皇帝李隆基和美女杨玉环喝酒赏花,喝醉了命高力士给自己的脱靴,然后醉意朦胧地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那时的李白以为自己离“理想”很近了,但其实还是很远。

    此时的王维在他的辋川别业里,参禅念佛,写诗息游,静静地看着李白在长安城的滚滚红尘中流连醉卧。

    李白和王维,没有“相爱”,也没有“相杀”,在同一个时空里,李白如春天的牡丹,豪情奔放。王维如秋天的菊花,淡雅清幽。同是名花,却相隔了一整个“夏季”。

    他们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美丽的诗歌,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人生。

    道不同,不相为谋。

    用孔子的这句话来解释李白和王维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和王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tq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