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乡村里的小学越来越少,就算有,也不过是只开设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之后他们就被集中到街上的小学里上课——这些孩子中午并不回家,在几年前我还念小学的时候他们的午餐不是装在矿泉水瓶里的米粥就是街上的一碗粉——不知道现在情况有没有改善,印象里后来街上开了一家午托,但具体的情况我并不了解。这些孩子早晚由专人接送,用的是我不知道有没有牌照但绝对是超载的三轮车。
街上的小学也不过只开到四年级,到五六年级之后他们就不得不去原先的中心校念书了——在我小学毕业后,中心校与镇里的中学合并了。这时候他们就不能每天都回家了,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这样开始了住校生活。据弟弟所说,他们一个宿舍里住二十几个人,两个人一起睡,宿舍里还不提供热水,想洗澡的话得去一楼的开水房提水——当然这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具体情况如何,我也不清楚。
但可以确定的是,就算有所好转,好转的程度也大抵有限。
寒假跟小姨聊了聊这方面的事情,她说表妹一个学期换了三个班主任,学校里的老师不是实习生就是那种呆一两年就走的年轻老师要不就是那些快退休的老教师。
教师资源严重流失。最近在查跟乡村教育有关的资料,突然想起中考定向扶持生这个政策,感觉其实这个政策并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我以为会有人因为这个政策而留在乡镇初中,而分配给乡镇初中的定向生名额又远不如分配给市级初中的名额,所谓的促进城乡教育公平都是自欺欺人。
最不该是我天真。小姨说,有本事的都把孩子送去市里面上学了。
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因为她没本事,所以表妹才会在乡镇里上学。
定向扶持生或许可以说是成绩并不如何的表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真是,悲哀啊。我以为并不如何的定向扶持生政策,居然,如此牵动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