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佛教教义系统,可以概括为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但这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些复杂,最简要的两个点,一共只有六个字,记住这六个字,就能记住佛家思想的脉络,这六个字是:四圣谛,戒定慧。
先来说四圣谛。圣是神圣的圣,谛是真谛的谛,这是早期佛家思想通过思考人生终极问题,形成的一套基础理论轮廓。四圣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先来看苦谛。佛家认为世间分为三界,就是所说的“跳出三界外”的那个三界。第一层是欲界,就是人人都具有的欲望和需要,第二层是色界,是指不具生命的物质,第三层叫无色界,是非物质的精神。
佛教认为,这三界的变化循环都是很苦的。比如通常所说的生老病死、离别痛苦、求之不得,以及内心的忧愁嫉妒、外在的生活折磨,等等。在佛经故事里,释迦牟尼出家修行,就是因为看到老人、死者,意识到这样变化无常的人生是一种苦难。佛法中的十二因缘,就是对人生之苦深入详细的讲解。
造成苦的,是四圣谛中的第二个:集谛,集是集会的集。集的意思,就是因缘和合,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各种条件作用下的相关性结果。由于行动、语言、情绪、思想,推动造就了苦的产生。
找到了苦的原因,就要想办法消灭这种罪业烦恼,这就是四圣谛的第三个,称为灭谛,是消灭的意思。
佛家认为,造成苦的本源是欲望,包括人人都有的追求生存发展、追求爱情、追求权力财富等等各类欲望,其中,很多都是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人类本能。而佛教的理论则认为,切断这些欲念,才不会再制造罪业,也就不会再有烦恼,从而达到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这就是常说的涅槃。
第四个道谛,就是道路的道,是指通向灭,也就是通向解脱涅槃的道路。佛法中的八正道,就是指达到涅槃的八种方法,这些方法后来又不断细分。但是,这些道路都非常难走,目标也不清晰,因为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很难真正消除。佛法从四圣谛出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中发展出很多种修持方法和派别,禅宗就是其中之一。
再来说说戒定慧。佛教所说的修持,就是对佛法的奉行,最主要的方法是戒定慧。
戒就是戒律,人的欲望此起彼伏、非常强烈,所以相对应的戒条也特别复杂,和尚要遵守的比丘戒是250条,尼姑要遵守的比丘尼戒更多,有384条。但戒律并不强迫,如果感觉自己不能坚持,可以选择还俗,而且将来还可以再出家修行。
在理论上,一个和尚可以出家和还俗七次。定就是指禅定了,禅定的要求是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思索佛法要义。慧就是智慧的慧,是禅定所要实现的目标。在佛教的语言环境里,智和慧各有含义,智是认识世间万物的洞察力,慧是领悟超越世间万物法则的能力,慧是保证佛教徒能真正笃信笃行佛法的心理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