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三大神,即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其中,梵天为创世神、毗湿奴为维护神,湿婆则为毁灭神。
根据印度教三位一体理论,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均可理解为天帝不同司职的一道化身。
梵天的司职,是创造新宇宙;
毗湿奴的司职,是选定时机孕育梵天,并在梵天创造新宇宙后维持新宇宙秩序;
湿婆的司职,则是毁灭已经油尽灯枯的旧宇宙,为梵天创造新宇宙提供条件。
“三大神”第一位:最早出现的毗湿奴
毗湿奴的名称,最早在吠陀时期就已出现,含义为“保护者”。但在吠陀时期,他的影响力不大。
四大《吠陀》中,基本不见他的身影,只是记载他是天帝因陀罗的一个跟班。
在婆罗门教时期,毗湿奴的影响力渐隆。
种姓制度的确立,让吠陀教在转化为婆罗门教后,迅速发展壮大。
相应地,毗湿奴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在解读《吠陀》的《梵书》中出现。将种姓制度明文立法的《摩奴法典》中,也大量出现他的身影。
特别是在《往世书》中,毗湿奴变成了拯救世界的正义化身。
《往世书》,类似于印度教徒为神灵制作的个人传记。现存一共19部,但其中只有18部互相承认为《大往世书》。
18部《大往世书》中,直接歌颂毗湿奴的就有6部,其余12部也和毗湿奴大为相关。
“三大神”第二位:依附性最强的梵天
与毗湿奴相比,梵天和湿婆的正式得名时间都很晚,在晚于吠陀时期两个时代的新婆罗门教时期。
但与湿婆相比,梵天的特点是,总是从属者。
在正式得名前,梵天先经历了出生归属的变更。
吠陀时期,梵天本与毗湿奴是兄弟。都是天空之神特尤斯的子嗣。
但在婆罗门教时期,随着特尤斯慢慢被印度人所淡忘,信仰渐隆的梵天逐渐就变成了毗湿奴孕育的神灵。
到了新婆罗门教时期,他在三大神中更是地位垫底。相应地,现今他的信徒也最少。
“三大神”第三位:历史最悠久的湿婆
湿婆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也就是印度尚未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年代。
正因此,如果说毗湿奴带着浓厚的雅利安特征、梵天是雅利安文化入侵印度文化的融合产物,湿婆则带着浓厚的印度本土文化色彩。
在印度河文明时期,湿婆的原型是,生殖之神“兽主”。
到了吠陀时期,“兽主”的形象扩大化,拥有了多种神格,并最终演化成了风暴之神鲁陀罗的形象。
此时,湿婆的神职便是一半创造一半毁灭的。
等到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时期,风暴之神鲁陀罗才正式得名“湿婆”。
“湿婆”,含义为仁慈,象征“昌盛”和“吉祥”,其实寓意着印度教里“辞旧迎新”的一股意味。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905250的文殊菩萨唐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