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妙花美绽放,教师着眼于居方;倾听儿童的声音,建立关联促成长。
2022年10月3日,国庆节假期第三天,天气是阴转小雨,大风降温的节奏。
窗外秋风呼啸,秋雨绵绵,正好适合读书,由此我马上联想到了“三余读书”的故事。《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时间很宝贵,看你是如何对待时间的,“三余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今天接着读《教师花传书》的第一部分。
创造性的教师技法:教学“妙花”的绽放(1)
一、教学的“妙花”
二、卓越性的展开
学习是从(他者的)问题出发,动员自己与伙伴的经验与知识,直至解决问题的协同探究的过程。
三、作为修养的学习
作为对话实践的学习“理论”(“与物的对话实践”、“与他人的对话实践”、“与自己的对话实践”三位一体的理论)
教师的实践研究并不是要加入“新的东西(知识、技术)”,而是要“不断砥砺真正必要的东西,下决心剔除不必要的东西”,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
创造性的教师技法:教学“妙花”的绽放(2)
一、教室中的气息
一般的教师以目标达成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而创造性的教师则会聚焦于教学的开端,从一开始就认真对待,细致入微的开端,可以说是创造性活动的共同特征,创造性总着意味着开端。上课开始前,学生们展现出了无意识的协同学习的姿态,这就是领会了创造性学习的精髓了。
二、倾听、串联、反刍
学生们已经完全理解了协同学习,就是要建立联系每位学生的发言都与前一位学生的应答相呼应,虽然也常常有看似完全不相关的言论,但这一言论也往往与之前的情景产生关联,协同的探究就这样形成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566552/313eaf1100cc6257.jpg)
三、学习的表现
探求教育的原点,追去教育的本真。
教师的居方
一、着眼于“居方”
优秀教师在课堂中的教态往往会考虑到与每位学生的联系,并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最为切是切的身体位置,无论在怎样的情境中,教师不仅要完完全全接受学生的发言,还要了解倾听发言的学生们的感受,并建立起发言学生与倾听学生之间的联系,这才是教师最为切的位置。
二、教师的教态与串联的方法
课堂中,教师不是要努力寻找进入学生的世界的教态,而应该让学生能够进入自己的身体意向中,当课堂上,所有的学生能够进入自己的身体小时,教师也会找到立足之地。
三、敞开胸怀的倾听
教师的工作是从接受开始的,作为教育专家,就要从接受每一位儿童做起,从接受美育儿童背后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坐起,这就是教育实践的气垫,教师的教态就是起具体表现,这是教育实践的基本技法。
倾听儿童的声音:教学实践的基点
一、合作关系的基础
虚怀若谷、侧耳倾听儿童的声音与言语是教师促进协同学习的基础。
二、在三种关系中倾听
“倾听”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核心活动
学生的发言或言语与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与其他的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与学生自身之前的思考或发言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三、通过倾听建立关联
很多教师能够理解学生发言的意义,但能够完全理解发言的学生。这样的教师就不多了。
以人为本,和师生一起专业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