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错”犯错

“知错”犯错

作者: 坐井_观天 | 来源:发表于2018-06-30 17:06 被阅读0次

        几年前,儿子因为觉得好玩,在学校做了一件愚蠢而且荒唐的事情,被学校给予了严重的处分。看着儿子懵懂而且胆怯的神情,我非常地难受、内疚!“子不教父之过”,一直自以为在教育上有独到见解的我,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小孩不因为无知而犯错、犯大错?我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沟通,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但提到一个观点,并告诉我是孔子的观点:不知错犯错比知错犯错更严重,因为知错犯错的人在犯错后会有内疚感,而内疚感会让他今后有可能改正。

        这些年,我不时会琢磨班主任老师的话。不知错犯错怎么会比知错犯错更严重?而且,既然知错了还在犯错,你怎么就能相信这样的人会改变?我们宁愿相信不知错犯错的人在知错后会改正。而我们常常听到的不也是“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之类的话吗?

        作为父母,我们最喜欢对孩子说的就是“听话”,似乎恨不能把自己的小孩变成“机器人小胖”。而孩子“不听话”则是父母最为头疼的事了,“不听话”进一步就将演变为让父母们谈之色变的逆反心理。“不听话”说穿了,不就是我们说的知错犯错嘛?我都告诉你(孩子)什么是对的了,你却偏不按照我说的去做。由此看来,知错犯错简直就是我们教育中的大忌嘛!

        随着儿子一天天成熟长大,我对这个问题也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我认为,从人成长的轨迹来看,犯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知错。一个初生的婴儿就是如此,无论他/她做什么,我们都不会指责他/她,因为他/她的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错。

        第二阶段:“知错”犯错。从幼年到成年,基本上属于这个阶段,而这也是让父母们忧心忡忡、心烦意乱的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很少故意犯错或基本不犯大错,这就是成年后的我们。

        对极少数人而言,或许还有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圣人的境界,知错就不再犯。反正我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的。

        由此看来,知错犯错其实就是孩子成长的阶段,知错犯错的确比不知错犯错进步了。圣人就是圣人啊!

        但小孩为什么要知错犯错?为什么要不听话?有什么办法能直接跨过这个阶段吗?似乎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不能让小孩听话,很多时候甚至是变本加厉!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显而易见的原因:

        小孩的自制力较弱。

        榜样的力量:我们很多时候也知错犯错,抽烟、喝酒、熬夜打麻将、打电子游戏等,哪个父母能说自己一件都没干过?光言传不身教的父母,凭什么要求小孩听话?昨天我在轻轨上看见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小孩,两个小孩刚开始有些打闹,这个妈妈于是发飙,大声呵斥两个小孩不懂事吵闹,影响了其他人。而她的声音却充斥了好几节车厢,时间也很长。你说她的两个孩子会怎么想?

        信口开河的后遗症:我们有多少父母在面对小孩的问题时,是深思熟虑之后答复的?有木有打过自己的脸?记住,你在小孩面前的每一次出错,就会让你在小孩心中的信誉等级下调一级。你一次次出错的结果就是小孩已经不再信任你,到这时候,你认为小孩还会听话吗?

        那么是不是随着小孩长大,自制力的增强,我们做好榜样,不再信口开河,小孩就会逐渐听话了呢?

        也许吧,但我更想说的是:很多在我们看来的知错犯错,其根本原因在于不知错,知错犯错其实是小孩“知错”的一个过程。孩子们口头上的知错其实是迫于我们的淫威。

        所有的生命都需要通过感性的接触才可能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而犯错则是重要的感性接触手段之一。我们不摔跟头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痛?不触碰开水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烫?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试对,而且要试错,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深切地感知并认识这个世界。就像我们的物理、化学课程中都安排有实验一样。所以,犯错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是对知识的验证。

        我们都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我想他在成为 “长平之战” 赵军的主帅前,可能是没有什么机会犯错的。只可惜,没犯过错的他,一犯错就被白起要了命,也把他的祖国赵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是,如果所有事情都通过“犯错”去认识和理解,岂不是会要命!你总不至于去跳了楼才知道会摔死吧?

        的确如此!我想,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小孩“知错”的过程中,有两个事情是应该做的:

        首先,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小孩去犯错、试错,可以让他们去走下弯路、摔下跟头。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世界超级富豪洛克菲勒老头,当他的孙子看见他,兴高采烈地扑向他的怀中的时候,老头故意一闪,让孙子摔倒在地上。抱起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孙子,老头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只能依靠自己。关于这个故事有不同的版本和不同的解读,但我在这里看到的是洛克菲勒老头给孙子创造的试错的环境,宁可背负道德和亲情上的骂名,也要让孙子深深地记住他希望孙子知道的道理。我们不必这样极端,但的的确确不要害怕给孩子一些犯错和走弯路、摔跟头的机会,前提是孩子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是可控的。这便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存在价值之一。

        其次,通过对“犯错”结果的分析思考,提升小孩对错误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的那个实验我们都知道,但他在此之前就分析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他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写道:如果依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假设有两块石头,大的重量为8,小的为4,则大的下落速度为8,小的下落速度为4,当两块石头被绑在一起的时候,下落快的会因为慢的而被拖慢。所以整个体系和下落速度在4-8之间。但是,两块绑在一起的石头的整体重量为12,下落速度也就应该大于8,这就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境界。类似这样的思考能力,才是我们在教育中需要追求的,而试错、犯错,则是小孩形成这样的能力的前提、基础。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知错犯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哥白尼为什么会被看做邪恶之人?商鞅为什么会被车裂?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到底是对还是错?其实对和错都有其时空局限性,如果我们没有知错犯错的勇气,怎么可能有人类的进步?事实上,我们的故步自封不知道扼杀了孩子们多少创造性!面对小孩离经叛道式的思维和行为,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宽容和理解,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或许他们看似荒唐的想法里,正孕育着改变世界的发明或者发现呢!?

        《人性的弱点》中有一个观点:即便是那些我们看起来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们也并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错的!由此可见,要让一个人“知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这涉及到太多人性、心理方面的原因,我不做深入的讨论。但我想说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知错”才是最关键的,一旦他们真正知错,他们一定会努力去改正。有哪个小孩会自甘堕落、不想上进呢?知错,不是“听话”,也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在父母、老师以及所有人的帮助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作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耐心、信心、宽容、理解,与孩子共同思考和进步。说真的,随着儿子的成长,我真切地感到自己也进步了。

        近些年,“素质教育”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我想,“知错”能力的培养,就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想去查一下资料,看看孔子对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描述的,可查遍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始终没看到相关的论述。突然有点惶恐,要是圣人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怎么办?还敢不敢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到后来,自己不禁笑了:孔子是不是说过这个事,真有这么重要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错”犯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at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