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攀~
最近制定了一次月度预算,打算4月只花20%的收入,最后这几天因为有些意外支出,剩余额度不多了。
我就开始想,有没有一些少花钱的办法,思来想去,发现我的这一套东西,竟然都是爸妈玩剩下的。
再细细盘一盘,爸妈那一辈人简直是不得了:
他们两个人收入都不高,印象中在我三四岁那会儿还是在家务农的,收入就是靠卖米这些,据说一大袋米有时都不到100块,一年下来很辛苦,赚的钱也只够日常开销。
零几年跟着别人来了广东打工,背井离乡后,才开始能存一点钱。
最后养大了我们三姐弟,其中2个都念了大学,10年前花20多万在老家起了三层的房子(虽然面积不算大)、六七年前全款买了一辆12万的车,现在手里还有一点点积蓄,存钱能力比我强太多了。
趁这个机会回想了一下,他们是怎么存到钱的。
1、工资到账就存起来
上初中放暑假的时候,会去爸妈身边,到了发工资那天,他们就会去银行ATM机存钱。
爸爸是发的现金,留出一部分当生活费之后,剩下的会存到妈妈的银行卡里,跟她的工资一起存银行定期。
钱存好后,基本就不会再动了。这点我本月也有实践,存起钱来真的很爽。
2、自己做饭
除了去喝酒席、聚餐这些,我们家极少极少在外面吃饭,要么也就是出门吃个粉、快餐这种。吃饭店的话,印象中是初中才开始有的,那时候家里经济稍微宽裕了一点,我参与过的一年也就2、3次。
其他时候,都是在家做饭,不管多晚、不管多忙都是如此,一直到现在。
他们中午休息的时间很短,基本上是早上就去菜市场买好菜,再备好一些菜、预定煮饭,中午回来直接炒菜,吃完再去上班。
请客也是在家里,不仅省钱,还能做得很丰盛,吃到很多菜色。(PS:爸爸是我心中的大厨,会做很多好吃的)
算下来每个月的吃喝1千左右就能搞定了。
我就总觉得,一两个人吃饭,做起来太麻烦了,还要洗碗、收拾,所以很少做。但最近晚上开始自己做葱油拌面、炒几个快手小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累。每顿少的人均几块钱就能搞定,多的也就十几块,比动辄20多一碗的粉、大几十的宵夜便宜多了。
3、物欲较低、不该花的一块钱都不多花
比如停车,我之前一直觉得停一次几块钱、二十块很便宜了,没有必要去计较,但他们就认为停一会儿就得花钱很不划算。等我们有了自己的车之后才发现,停车费这种小钱花起来真的会心痛。
买水果、买菜的时候,基本也是挑应季的,太贵的不买,遇到超市有促销,米面这种就会多囤一点。
非必需品,买得就更少了。
像我妈,我估摸着她衣服都没有我的多,哪怕穿了很多年,只要还好着就不会换。
而且尽管现在他们相对舍得花钱了,也不会买很多衣服,而是买几件自己很喜欢的,虽然可能一件衣服的价格就能抵我两三件。
4、极少请假
我,还有一些同事会因为早上起不来/心情不好等原因请假,可能隔一两个月就有那么一次,感觉还挺正常的。看网上有些人甚至每周都会请半天。
但请假意味着工资会变少,手停口停。除非是家里有非回去不可的事情或者生病了,不然他们基本不会请。每个月还能拿一两百的全勤奖,还很开心。
有位朋友的妈妈也是如此,她的收入其实不低,职位也相对高,但基本不请假,哪怕过节要加班也都会去,即使没有加班费。
5、不花旅游等大钱
旅游花费真的不低:几百一晚的住宿费,一两百的景点门票、还有高昂的交通费用......我们之前去青海甘肃那边玩了一个礼拜,就花了近2万。临近五一,各地的住宿费也是涨得夸张。
爸妈几乎没有出去旅游过,一般就是在附近的公园、景点玩一玩,有时跟着公司团建出去转一转,也没觉得生活有缺失。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没有哪种是对的或者错的。只是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自己下意识就花掉的钱、认为应该花的钱确实是必要的吗?真的能带来快乐吗?
我慢慢的感觉到,很多人是被现代的消费观念给裹挟了。
出去看了世界、看了不一样的风景,打个卡,并不意味着烦恼就会彻底消散,也不意味着内心能丰盈起来。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能享受的东西,去不去旅游、一年玩几次只是个备选方案。
还有很多消费都是可选的,也不是非要去花。
有位朋友,之前去做一次头发两千多,单单剪个头也要两三百,每个月做一次眼睫毛300,做指甲200多,房租4000多,刷视频看到好看的杯子会买下又花了200块......
每个月基本存不下什么钱,收入降低后,才意识到之前花了很多冤枉钱,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
大家不妨也找个机会看一看自己的账单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