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作者: 岁月静好_896c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20:39 被阅读0次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第六章继续增强 。  影响继续增强效率的因素有:

一、行为建立的阶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强方式的实务应用,在塑造个体行为的初期,最好采用“继续增强”方式。也就是个体每一次正确反应时,应该立即增强。《小画家》中的明洁因为第一次上绘画课时,老师发现他画的不错,夸奖一番。回家以后,爸爸又夸奖一番,所以他一有空就画,而每次画完。爸爸都能挑一些赞美性的语言给他。有这种连续性的增强,所以使得明洁对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证明,在塑造个体行为的初期,采用继续增强方式能够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而良好行为初步形成以后,到了中期就不用这样继续增强了,可采用间歇性增强,有针对性的加以赞美。

二、增强物的性质。因为个体的差异,所以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增强物不同。如果增强物的性质与个体兴趣正好一致,收到的效果越显著。行为建立的不同阶段,增强物的性质也会发生不同的效果。一般情况初步形成时期易使用消耗性增强,让执行者直接感受到增强的喜悦之情,到了中期易采用社会性增强物。

三、个体特质    儿童身心条件不同对增强物的渴求度不一样。孩子的年龄不同,增强物发挥的效果也不同。同样年龄,性别不同的孩子也不一样,比如男孩对枪、球兴趣比较浓厚,女孩对洋娃娃比较感兴趣。

如果能让“继续增强”发挥最大效力,我们就要慎重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增强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dn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