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又来图书馆看书,还遇到我曾经教过的几个学生。她们今年高二升高三,见到我非常高兴,我也很开心。寒暄几句之后,她们继续做作业,我也寻到我惯常坐的椅子和书桌,开始我今天的学习。
外面阴阴地下着雨,出门的人不多,图书馆亦然。
继《无量寿经》之后,我又抄完了《六坛祖经》,原文加译文,大约55200字。现在正在抄写《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
课外阅读是一本名叫《人生整理清单》的小书,作者是黄峰丽。她曾在日本生活14年,从事经营管理咨询工作12年,她还是一个空间设计师、餐桌美学设计师、独立摄影师和花艺师。
在这本书里,黄峰丽女士明确地告诉我们:“日常如果没有顿点和反思,生活就会在千头万绪里杂乱无章。”
她说,越是忙碌的人,越肯花时间让自己放空和重设。
很多人害怕像静坐、读书、喝茶这种看似没有生产性的时间,仿佛只有产生价值的时间才是有意义的。冷静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看起来很忙碌实际上是被某种外力牵引着旋转,没有几件事是出自本意地喜悦和享受。在这个飞速发展的、需要创造力的时代,像这种机器似的生存方式很落伍,甚至低效、愚套。
黄峰丽女士又说,理想中的生活是享受闲暇的时候能有一个整洁井然的空间,可以安静地读书写字,安静,欢喜;忙的时候不慌张,一件件利落地做好;身边的东西既不多,也不少;在一贯的审美笼罩中成为和完善自己;享受辗转四季和流逝的时间中忘我沉浸于生活和工作的每一瞬;凭着天性的好奇和感性,简单地生活、直率地说不,大胆拥有梦想,心无牵绊地轻装前行。
(一)会生活,是当今重要的软实力。而好好过生活,指的是过上有序、有效且美的生活。
纵观历史,被认为是精英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很好地掌控人生,包括工作,生活、闲暇。他们在没有生存压力的状况下,也能获得自律下的自由。
在古代,贵族们提前获得了闲眼。对他们来说,闲,不但不会心慌难熬,还有条不紊地安排和享受。他们用琴棋书画诗酒花滋养自己,也用这些风雅的活动获得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创造了更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和思想文献。一句话,他们掌控了空闲时间,用来做高于单纯劳动的、更有创造性的事。
忙,是一件值得骄傲甚至炫耀的事,因为这代表着生存能力。但现代人已经把忙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伪装、一种自欺欺人的手段。他们每天从早到晚地忙碌着,内心只有生存,没有生活。
这种现象的根源或许跟教育有关!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一直教会我们在外压下拼命学习、努力工作,没有教会我们怎么从内在长出对知识的好奇,更不允许我们用自己的兴趣爱好打发空闲时间。
于是,聪明人发明了游戏、数不清的社交软件,来帮助人们填补不知所措的空闲。因为我们害怕无聊。
我们不懂得在闲暇之际怡情于物,用音乐、艺术和生活中的美疏散怀抱。
(二)幸福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当下的体验。
要知道:有些幸福感离我们很远,比如改变世界格局,比如获得成功和影响力,它们往往需要通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但有些幸福感却可以离我们很近,比如陪伴自己喜欢的人、做一顿饭、插一瓶花……生活本身也是非常美好的。
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泡茶、煮饭,用身体的味觉和嗅觉体验身心合一的定静状态。
不能安静读书的时候,可以写笔记,有了手上这支笔,心就会回归。
我们应该:从力所能及的身边的事做起,有认真对待身边事物的有序环境,有能顺应和控制行为的智慧,有感知美的能力,这既能让我们享受当下细微的快乐,也可以帮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下,达成长远的理想。
获得将来的幸福,并不一定要用苦行僧式的行为作为代价。之所以很多人让自己看起来很苦很纠结,是因为他们还对掌控自己的行为没有自信,进而惧怕闲下来享受生活的时光。
你我皆凡人,人生中的烦恼大都来自欲望,痛苦的根源则在于我们思想上有无尽的想法,而行为上却无法做到。
(三)有序,这个概念里有两个关键词,放弃和关照。就是放弃无用的,并认真关照留下来的值得珍惜的人、事、物。
当屋子里堆满杂物的时候,想读的书就会埋没在其中。反之,当屋子里不需要的物品被清空,我们即将阅读的这本书会被发现、被用心关照。
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是如此。
如果空间上满是不再需要的物品,就没有精力对待真正必需和想要的东西。
如果时间上无用的事情和信息不断干扰自己,也就没有精力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人和事了。反过来,所有物品都有一个可以安放的位置,需要做的事情都被安排了认真去做的时间,那值得珍惜的人我们也可以有精力善意对待。
有序可以帮我们放下拥有的过多却与真正快乐相离甚远的欲望,扫清路上的障碍,获得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很多调查都表明,从拥有物质获得幸福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面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和关系。
(四)有效,这个概念里也有两个关键词,顺应和掌控。
在空间上顺应人的行为习惯,将物品摆放在合理的位置;时间上顺应年龄和四季时序,在合适的季节和年龄做合适的事才是最有效的。
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才最有效之后,还要掌控自己的行为,让自己能够做到这一切,控制自己朝着可持续和长久的幸福迈进。
比如明明知道早起早睡的行为是健康的,但就是无法起床;比如在茶几上堆满了杂乱的书,却不想动手在茶几旁边放一个书柜;明明有大堆要做的事,却在拿起手机的一刻开始一转眼浪费了几小时。
思考和顺应是第一步,掌握行为让自己行动起来是第二步。
(五)美,不只是美的景色,也是美的食物和音乐;不只是美好的物质,也是美好的精神成长。因为美包含发现和创造,美是由身体带动心灵成长最直接的入口和出口。
生活里处处有美的发现,这是由视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带动,直接进入精神享受的最直接入口。
比如宋代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就是在生活的任何时节都能感受到当季的美好。
比如元代了庵清欲的诗“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由一柱清香为锚,进入一派安详自得的精神世界。这些实用的、普遍的日常里,有很多容易被忽视的美。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这种发现美的喜悦和热情,并不会随岁月和时代褪色或消失。
生活里也处处有美的创造,可以体会到动手的快乐和通过学习成长的乐趣,这是让人获得精神成长的出口。在学习美的过程里,能让“学习”这件通常感觉痛苦的过程变得更快乐。我们可以在琴棋书画诗酒花里面对自己,享受身心合一的时间;也可以在生活里、在工作中享受这种创造和成长的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