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
他从《礼记》里头的“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的”安其居乐其业“说起。告诉读者: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引用孔子的话,论述了有业之必要。那么,到底有业必要吗?
曾经有个幻想,如果中500万,那就吃了睡,睡了吃。可惜没有中五百万的机会,那就只能去干活了。
种地的人以种地为业,把种子种到地里,收获庄稼,可以满足一家人的食用,也可以拉到集市上去卖,变成自己的收入。这份工作苦不苦呢?整天面对太阳,跟土地打交道,自然没有坐在办公室内舒服,这份工作还干不干,自然是要干的。不干吃什么呀?
在 那个打工还比较稀缺的年代,种地成了首选。当进入学校,老师们也这样说,不好好念书,就得回家种地。后来的结局也告诉了很多人这样一个现实,当决定不再念书,就是回家种地。
地种的越多,收的粮食也就越多。谁家粮食多,谁家就富有。可见,一份种地的活也得干。不干活,行不行呢?
行的,整天游手好闲,也没有人管得了。大核桃树下,打扑克,下象棋,反正时间混的还是挺快的。但凡不努力,终究落个家世败落的结局。搞不好,连个媳妇也娶不到。
所以说,人还是得有一份工作。
有了工作,也就有了收入来源。有了工作,这一天天为了工作,也有累的时候,可是也有获得收入的喜悦。拿着新发的工资,一张张数,总是能有说不出来的喜悦。
当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时,也是可喜的事。
抛开种地,看那上班的人。不用晒太阳,照样拿工资,早晨上,中午下,多有规律的生活。好像那些有工作的人,对健康也更重视吧!种地的人,整天早出晚归,估计也没有多少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活特别多的时候。不过,也不能说,种地的人不重视健康。
早出晚归,及就是身体不舒服,可是面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人选择了抗一抗,先把活干完再说吧!
这样来说,人们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工作的。
在意,自然是有他的必要性。事实证明,不干活,不工作,可能存在大脑之中,有时候,也厌烦干活。但是让那个厌烦的人一直不去干活,估计他也会有无聊的时候。
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工作干的好。
有了工作,有了经济收入,也不无聊,还能获得劳动的乐趣。可能有人会说,我压根就不快乐。
是呀,有没有不快乐的是呢?有,一定是有的。可是如果没有干工作那份苦,能体味得到收获的喜悦吗?正因为苦乐相随。一份苦,一份甜,生活才多姿多味。
所以,还是要动起来。有了工作,就要好好干。忠实于工作,乐趣自然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