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玛拉将她信寄给了亚力克斯。亚力克斯并不是她所认为的女人,而是男孩,也就是阿尔玛在教堂遇到的、让阿尔玛决定写信的那个男孩。亚力克斯很乐意加入这个文字接龙,他的信写给希帕蒂娅。落款是“静止的旅行者”。
读到这里,顿时觉得,我就是亚力克斯,亚力克斯就是我。这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而是与我们的经历、处境、选择、心境有关。
亚力克斯十六岁的时候,他六十多岁的父亲被确认是阿尔茨海默病。
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哥哥早就外出了。他只能选择放弃上大学,留在村子里陪父亲。
留在村子里的他日渐被孤立,变得孤独。跟他同龄的朋友一个接个地离开,并且,渐渐地,都忙于各自的工作与生活,不回村子里来了。
亚力克斯陷在波韦尼尔的沙滩里,看着其他船只启航。
“对于这么年轻的肩膀来说,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词语。”他的哥哥也承认这一点。但哥哥不会选择回到村子里来。为了减轻愧疚,他为父亲请了一个护士。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沉重的词语,亚力克斯需要足够的坚强、耐心、智慧,还要足够的体力。
患病父亲的记忆一点一点地消失,仿佛渐渐融化的冰淇淋,儿子看着满地的水渍暗暗啜泣的同时,要接受自己正在父亲的眼中变成陌生人。
虽然有护士照料,但护士工作时间是固定的,护士下班的时候,一定要在家交接班。
即使护士上着班的时候,也随时需要他回家。当父亲坐在窗台把一只脚伸出外面,准备学鸽子飞翔的时候;当父亲钻进床底,不愿意出来的时候……
就这样,过了五年,从亚力克斯的十六岁到二十一岁。体力消耗了可以恢复,内心的磨耗却很难修复。幸好,他有后花园,他有远方,他有爱。
他的后花园是罗梅罗圣母教堂。喜悦的时候、哀伤的时候,他都会来这里,也就是在这里,他遇上了心爱的姑娘。
濒临崩溃的时候,他也来这里。这里的静谧能使他重新回到自己生活,并面多生活。
在他11月26日写给希帕蒂娅的信中,描述了他的远方。
他为什么会选择写信给希帕蒂娅?因为母亲说过,“亚力克斯”和“希帕蒂娅”都是古希腊人物的名字;还因为亚力克斯和希帕蒂娅的儿子是好朋友,他是他的朋友里头最后一个离开家乡的。
在信中,他说,书是他的好朋友,书是最深的慰藉。书能教给知识,让人得到消遣;更重要的是,书能带自己去到不曾去过的地方,比如王公时代的印度、达尔文涉足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他是地图爱好者,他为每一个伟大的旅行家都准备了一幅地图,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出了他们的路线,他的心也就跟着笔尖,走向远方。
给希帕蒂娅讲他最喜欢的旅行家,从马可波罗到麦哲伦,再到利文斯通,讲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发现,他们的归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觉得他比他们的母亲还要了解他们。
亚力克斯的心也许是属于波韦尼尔这个村子,但是,他是多么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出去转一大圈。但是,一旦这个愿望实现,那就意味着发生了极不希望、极不愿意发生的事情——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
“渴望”与“不希望”,就在这样的纠结和矛盾中,亚力克斯做一个静止的旅行者。
我也是一个静止的旅行者。
每次小长假、大长假到了,朋友们都呼朋引伴,出省游,出国游。我只能站在原地,等着看他们的照片。因为,我是不能留下父亲一个人在家里的。
父亲七十多岁,高血压、肠胃有问题,有躁郁症,还中过风。六年前开始,每年要去医院住一两次。以前母亲在家还好。自从母亲去外地帮妹妹带二宝之后,我的日子的轴心就是父亲了。我放弃到外地发展的机会,我放弃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甚至,出去和朋友聚聚,也少了很多。
我不怨天,不尤人,平静地、坦然地接受,我注定就是留守的那一个。于父亲而言,我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起他中风的那一次,至今还心有余悸。
那是年底了。一天父亲对我说,到过完元旦,1月4日你带我去医院找医生。我问,怎么啦?他说他的眼睛眨不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睛也闭不上。他已经去私立医院看过眼科了。
我一听,心直坠入了谷底,全身发冷,这不就是中风吗?马上去医院,我说。
住院手续办好后,医生对我说,如果再迟几个小时,就很麻烦了。
我对自己说了一百万遍,幸亏我在。尽管,明知道高血压、狂躁症的他,人生的道路大多是止步于中风。但不该是此时。
年少时,我是多么向往远方,向往激越荡漾的生活。可是父母阻止了,留我在身旁。于是今天,当同龄人在空巢中孤苦伶仃的时候,他们多么庆幸当年的明智。
之前我也走过一些地方,但是太少太少。我还想走更远的路,蹚更多的河,爬更多的山,听更多的海,看更多的人。可我的脚步就在某一年戛然而止,困在原地,寸步难行。我静静守候,看别人来来往往,看时间的流逝。
像亚历克斯一样,我也有我的后花园,我也还有我的远方。
我写字。晚上忙完工作和家务,将纸铺开,拿起毛笔,蘸墨,落笔。邻居在楼下打牌、打麻将、大声聊天、弹琴、唱歌,各种声音仿佛都远离了,我进入了属于我的静谧的世界。不管当天有多么沉重多么烦闷,都能在这个世界里清空,获得一个崭新的自己,去面对新的一天。
我码字。在手指的跳动中,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做瑜伽。在拉伸躯体中舒展心情。
我读书。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写过这样的诗句: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我足不出户,但我同样抵达远方。
我参加了我喜欢的领域的课程学习,在学习社群里,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还成为知己。我足不出户,也可以看见很多的人。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与某些人相比,我的脚步丈量这个世界的距离也许短了很多,有许多的遗憾。但是我内心丰盈,我微笑以对生活给我的一切,微笑面对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微笑面对这个世界。
我加了一个西藏旅游组织者的微信,经常看他发公告,出行,默默地追随着他的足迹。我渴望有一天,能跟着他们一起去。但是,又绝对不希望那一天到来。因为,那一天,必定是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这种心境,与亚历克斯毫无二致。
读着书中关于亚历克斯的章节,我看到了我自己。阅读中,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可以超越所有的外在因素,一如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浔阳江听琵琶女的弹奏。白居易仕途不顺,得不到赏识,从繁华京城被贬到穷乡僻壤;琵琶女当年才貌双全,红极一时。嫁作商人妇后,逐渐被冷落。两个人似乎没有交集。但白居易从琵琶女自叙身世中考到了自己:都是少年得志,现在潦倒;都是曾经得宠,现遭冷落;同样经历了从繁华到落寞,所以,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 ,所以,许茹芸在歌中唱道:在别人的故事,演自己的缘分。
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吧,在书中人身看到自己,在书中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在遥远的、与我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亚历克斯身上看到我自己,这使得这本书更深地吸引了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