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
曾经我以为我是可以将情绪管理的很好的人,我以为将情绪深藏在心底不表现出来就是很好的自控力。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我的情绪虽然不会波及到“外人”,但是对于亲近的人却无法把好情绪的关口,甚至成为宣泄的出口。
实际上“情绪管理”直到最近我才明白是一个非常搞笑的说法,情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情绪”那这个人可能是个非常无趣的人,因为他无法对事情做出回应,没有好奇心、激动、兴奋等等积极的响应,如果说全部做到了也许适合的职业只能称之为“圣僧”了吧。
“情绪的鸿沟,只要真正跨越一次,就真的不可逆了,因为你已经明白一个道理,情绪与目标无关,相对于‘达成目标’只有行动才是相关事件。”
——《把时间当做朋友》
李笑来的文章里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原来我之前的想法与困扰是由于我没有明白事情的本质,需要真正在意思考的是自己的“目标”而不是针对情绪本身;然而因为情绪的原因影响了要达成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重点,原来我总是在产生焦躁、愤怒等等我认为不好的情绪时候满心想着的是如何驱赶走它,然而这个时候我已经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事,要将这个事情做到变成什么结果。
关于“Open Mind”
Keep on open mind保持开放的心态。
字面的理解是对事物保持开放接纳的心态,然而我们大多数由于常年积累的“个性喜好”产生了选择性的接纳。就像我小时候只看动画片对于新闻时政毫无兴趣,更主要是觉得它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被我选择性的忽略了。
这样长期以来又衍生出了新的问题,我的信息收集能力非常的低。无法通过自己主动的获取信息,也许在以前没有开启心智的时候提到open mind,我会说我没问题,但是真正的自我了解之后发现我们只是潜意识的并没有了解到自身的这一点。与自身没兴趣无关联的领域直接不去了解长久导致封闭了那些领域的信息,然而更可怕的是你永远不会知道这样做你失去了什么。
关于态度
“只要你去改变你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会因此发生转变“
关于职场中、生活学习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是“新人”或者应该用“求教者”这个词,他们在遇到不懂得问题时也勤于发问,然而有时缺让被问到的老师产生头疼懒得回答这样的状态,原因在于他们问的问题在现在的时代可能稍微搜索一下就可以自己获取到答案。
还有一种人他们同样是“新人”、“求教者”,但是他们会自己先去搜集了解,然后将问题整理好再恭敬的求教。这样的人往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多是关于这类问题的一个知识体系。
两者的区别其实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态度,第一种人只是想快速的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懒惰”不想花精力辛苦;而第二种是切实的想要了解、学习,主动的获取想要的到的知识。
另外一点是关于自己曾经的目光短浅,怕自己学会的东西完全教给其他人自己将失去竞争力,其实这不外乎于自己的能力知识还是太浅薄,真正又能里的人是不吝惜去教导他人的。
更多的时候,被教者的提问,往往会令自己发现原来的知识与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教自己,只有学好的人才能够教会别人。
“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关于记忆力
耐心培养记忆力。
我总是觉得自己是“记忆低能儿”,可怕的是这个定义没人给我下,是我自己给自己埋下的种子。这个种子有个故事:曾经在上小学听写生字的时候成绩并不差的我缺在背生字这一关是最差劲的,长期的这样的情况让我自己给自己定义了“我记性很不好”。
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比如《雨人》中的雷蒙,这些受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就像上天赐予他们的记忆礼物,让他们可以过目不忘。称之为天才,让我们自己只能感叹自己的平庸。我总是幻想自己能成为这类人,然而我现在更明白自己的这些幻想只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我相信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一定用了他们自己的方法并且在践行的路上付出了大量的耐心。
有很多方法甚至是生物理论证解释了记忆力的原理方式,人的记忆力分成短期、长期、甚至更多的就像《头脑特工队》里面的记忆球,很形象我们的珍贵的记忆形成了各自的性格,还有很多大量的记忆在没有重复温习的情况下变成了我们的潜意识,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开发大脑的记忆,并且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