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记(二十一)

随记(二十一)

作者: 秋水依然 | 来源:发表于2023-12-10 10:29 被阅读0次

这次写作班的作业,我写了一个自己经历的真实故事。事情很简单,三言两语就交代完了,我和妈妈去亲生外公家拜年,可惜他们都对我们很冷漠,反而是妈妈的养父母对我们很好。

其中有个场景,我记忆犹新。那年过年,桌上满满的菜吃不完,三姨妈吆喝这个吃,吆喝那个吃,就是忽略了我。等吃完打包,她又是给这个,又是给那个,也依然没有记得我和妈妈。那时,我的父亲刚刚过世没几年,我和妈妈过得很艰难。不仅是经济上,在心灵也非常孤独,很需要人关心。在这最需要安慰和帮助的时候,那份亲人的冷漠,让我永远地记住了这个场景。

你说我恨她们吗,埋怨她们吗,那倒没有,我只是从此认清了人性。包括写作中,也丝毫不见我的情绪,只是作为旁观者的一份记录吧。与之对比的是养父母的舅舅阿姨们对我们的热情,让我感到的这份家的温暖。所以,我把这个经历写成了一个小故事。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写好,很多地方还需要调整,自己是有些沮丧的。可能再烂的文字,只要有真情的加持,就会变得打动人吧。我们写作班的高手居然给我留言,说他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温情。在此,我臭不要脸地原文摘录:

文章分别写了刘薇母女从除夕到过年,两次截然不同,并且反差极大的回家经历,非常精妙的地方是,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细致入微,无论动作、行为,对话,甚至隐藏其背后的微表情,内心活动,都呈现的相当精彩。

文章第一部分,用“按照惯例”一词,奠定了母女回“生母”家的基调,并在段落结尾处呼应开头。而从母女俩的对话中,读者不仅了解二人为何不想回家的部分原因,还可以从动作行为里推敲出更多信息。

刘薇与青青:“唤”之后“走”到身边,至少表明刘薇并非急性子;“低声”问是一种习惯,有尊重,有教养,有平等。一声简单的问询,作者用了三个动作,不仅表现了刘薇的性格,也侧面反应了母女之间的关系,同样奠定了二人的关系基础,简洁而精巧,也让后续女儿的表现合情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女儿目前是初中,年龄在12-16之间,要知道这个年纪是相当叛逆的年纪,既可以跟母亲撒娇,愿意听母亲建议,又可以提出疑问,得到解答,并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母女关系融洽的佐证。

第二部分的对话也一一对应第一部分线索,干爸的“挥挥手”;二姐的“身子没动”与阴阳怪气;大姐的刨根问底,蔑视和敷衍;三姐浅浅的笑与自然滑过;将冷漠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母女俩的心领神会也呼应了关系中的教养,自尊自爱,衔接流畅整体。

比之前两段,第三段开始有了温度,开头的文字轻快富有诗意,母女的对话变得鲜活干脆,情绪也从纠结的闷闷不乐转换成笑逐颜开,心境从市中心的喧闹切换到远离市区的安静,迎接母女的是养母笑盈盈地呼唤,兄弟姐妹们的理解与支持,家的怀抱。

话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要问,小秋你的文章呢。哈哈哈,还没修改好,我就暂时不放简书了,吊一下胃口更精彩哦,哈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记(二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ou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