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繁琐的一日三餐遇上忙碌的日常

当繁琐的一日三餐遇上忙碌的日常

作者: 海棠果 | 来源:发表于2021-12-19 23:48 被阅读0次

    一日三餐,很具体,也很耗时。餐前准备、餐后整理,不同口味,不同营养与控制需求。

    如果只是全职煮妇,自是可以悠哉游哉,自已享受为所爱之人用心备餐的愉悦与幸福,或者家里有阿姨有小食堂,只需偶尔增补增补或者心血来潮捣鼓捣鼓。

    偏偏这两年来,基本上事无巨细,均需亲力亲为,那繁琐的一日三餐,有时便觉艰难,偏偏尚有曾经常来食客,以为仍有阿姨专职,不想弄餐的时候还计划着把饭圈圈到私人小窝,小窝里有太多随意,有尚未成年固定作息时间的小小妞,人来疯,多那么几个人,做作业都不安心。

    突然,就很怀念小时候的职工食堂。看着时间,或者日影位置,带着弟弟,搬上饭盆菜盆,早早来到食堂,打好饭菜,只等爸爸下班就可以直接开吃,偶尔乡下来了亲戚客人,也是一起带到食堂,多打几样饭菜就好了。节假日加餐,饭和常用菜食堂打了,家里只需炖个把菜或者炒几样食堂没有的,吃得舒服又放心。

    现在也有机关食堂和单位食堂可以吃,那都是有餐补在内的,偶尔几次带人还好,如果是一家老小再带上亲朋好友,那就会被全员行注目礼点脊梁骨了。那时的大食堂,家家户户都一样,外面也没有那么多的参观酒店,无论主客,都吃得安心踏实。

    写到这里,便想起前段时间看到老师的一篇文章,深以为是,附后为记。


    为解放妇女,人民公社大食堂可以重新开办了

    01、

    单身生活令人向往

    在外培训两个月,心心念念,只想回家。

    可回到家,廖同学不高兴了,她怨我打破了她横草不拾、竖草不拿的单身生活。

    我不在家,她晚上都是在单位食堂吃了饭才回家,一回家,就可以练她永远也练不厌的破琴。

    我也不高兴。每天晚餐都好将就的呀。一荤一素,太简单,简单到简朴。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吃不完。

    吃不完,倒掉,舍不得。明晚继续吃,更难吃了。

    以前觉得廖同学的菜做得不错,可培训两个月,口味完全变刁了。在培训学校,每餐都有一二十个菜,阵容豪华呀,叫“满汉全席”也不算为过。仅鱼每餐都有二三种,任君挑选啊。

    又全是自助,想吃什么就什么,想吃多少就什么。

    二十款菜中,总有几款,特别适合自己胃口。

    由俭入奢易。培训期间,只是觉得伙食真不错。

    由奢入俭难。等回到家,才发现已难以适应这两菜一餐的状况了。可是不适应,还不能讲出来。

    要不然廖同学杏眼圆瞪,餐具一扔:“不喜欢吃,你自己做!”那我就更惨了。

    02、

    好多家庭被家务搞垮了

    可其实我离更惨也不太远。家里一直讲究分工合作,吃完饭,就得由我洗碗和收拾厨房。

    吃一餐“不咸不淡”的饭,花半个小时收拾碗筷、灶台和厨房。

    哎呀,还是集体生活好啊,放开肚皮,饭饱菜足。吃完一抹嘴巴,拔腿就走,好不自在啊。锅碗瓢盆,自有人去收拾。

    我现在终于明白,年轻的小夫妻们,为什么会因为不堪琐碎家务的侵扰,而宁愿离婚独过。

    吵一架、两架、三架,忍无可忍,于是一拍两散,各过各过。饿了就喊“饿了么”外卖。

    (只是我不明白,两个都不想做家务的人在一起,为什么不知道叫“饿了么”?那样不就可以避免吵架了么?难道两个人在一起,就必须要有某种仪式感么?不在自家做饭菜,夫妻生活就不算完整么?这算不算旧思维?这算不算传统劣习呀?)

    总之,我和廖同学已经不习惯现在的生活现状了。

    一个人仿佛没什么家务。

    两个人在一起,家务就好像成倍成倍地增加。

    可除了做饭,我也没要她做别的什么呀?

    然而仅做饭一项,就占了全部家务的一半还要多。

    我想,还是在外面吃潇洒啊!

    可是,能一直在外面吃么?

    不能啊,一是经济上不允许。外面的餐饮业都是暴利呀。廖同学炒的两个菜,成本不会超过二十元,可拿到饭店,哪怕是小饭店,也得百把元呀。两个人如果点四个菜的话,就得小二百呀。

    一餐两餐,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没问题。

    可一月两月,一年两年,问题就大了,全部工资都得扔在吃里面,小谢子的抚养费都会被我们吃没的。那年轻的夫妻,就更不要说了。还得存钱买房购车呢。

    一直叫“饿了么”,直接送上门来?

    然而,这种送餐服务,也不便宜啊。

    03、

    怀念人民公社大食堂

    我想了单位的食堂。

    继而,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人民公社大食堂。

    如果每个社区,每个片区,每个小区,每个街道,都设有大食堂,对现在很多家庭来说,绝对是至高无上的福利吧?

    这其中应该也有巨大的商机啊,有钱的老板,若是把人民大食堂连锁店往全中国各大城市一铺开,绝对可以秒杀很多小餐店、小饭馆啊。甚至会把“饿了么”等送餐业务也拦腰斩半以上。

    很奇怪,全世界这么多聪明人,为什么就没搞起来呢?

    就我所知,我们这边的市政府食堂,有一半以上的就餐人员,不是市委市政府五大班子的,而是附近单位的工作人员,或附近小区的居民。

    因为政府食堂经济实惠,干净可口,所以附近很多原住民,自己不开伙做饭了,全跑到政府食堂吃饭了,以至食堂每餐都有二三千人。

    以前我们单位没食堂,我们也是跑市政府食堂。一趟十二三分钟,习惯了,一点都不觉得远。

    这就是说,如果一公里内有一个大食堂,那么,我们天天跑那里去吃食堂了。

    多好啊。

    04、

    向着共产主义迈进

    这不是迈进共产主义的最重的一步么?

    共产暂时还不行滴,但共餐完全可以了呀。

    以前搞人民公社大食堂,是时机不成熟,物产不丰富,钱财不独立,思想没转变。天时地得人和都不够,把个好端端的事物,搞得乌烟瘴气。

    现在不同了,现在一切都有了。可谓万事俱备,只欠食堂。

    食堂一开,老板赚钱了,社区百姓方便了,节约了燃料,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时间,减少了矛盾,挽救了婚姻,医好了心情,加强了社区交流,加快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步迈,促进了文明大繁荣,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有了质的飞跃……

    哎呀呀,好处多多呀,共这么说来,不能单让资本介入,政府得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和制度来。

    把人民大食堂搞成国有制企业?可能不太好吧?

    这种行业一旦垄断,会不会让菜饭的质量口味降下来?会不会让菜饭的价格呈虚高之势?

    05、

    对美好事物的设想

    还是让民间来搞,一个社区,一个家庭,往东或往西,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食堂选择才好,没有竞争,就保证不了质量。

    大食堂可设单身餐厅,这样单身男女吃食堂时,会不会由此对上眼,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可以搞家庭餐桌,一家围在一桌吃饭,其乐盈盈,跟在家吃饭一样的感觉。

    可以搞年纪餐桌,五零后餐桌区,六零后餐桌区,七零后餐桌区,长风我看起来还不老,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可否混到九零后餐桌区吃个饭?

    食堂楼上干脆也设包厢,把周围的小饭店“一网打尽”算了。

    也要设亲子餐厅,带娃的,一律来这个餐厅吧。交换一下育儿经验。

    也要设兴趣餐厅,跳街舞的老大妈,一起吃饭更开心。

    当然,四大菜系,东南西北一字排开。社员各打各的菜饭,却可以坐在一起聊天。

    ……

    06、

    办法总比问题多

    哎呀,脑洞开得有点大了?

    居民不固定,怎么知道今天有多少人来就餐啊?

    很好办,提前半天手机订餐呀。一个APP就解决了。点击进去,我和廖同学两个人,订两份十元或二十元餐,付了款,只等着中午去吃就可以了。

    一定还有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比如卫生问题,安保问题,环境问题,浪费问题,等等。

    对了,说到浪费,一餐没有买完的菜饭,正好可以直接送给周边的困难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凭什么呀?我是开食堂的,不是搞慈善的。不为什么,就因为我们在搞共产主义,这是政府让你开设食堂的前提条件!

    别以为我是异想天开。

    去年房子装修,我们暂住的那幢楼就有很便宜的点餐服务,我和廖同学经常去吃。一对夫妻,两个帮工,忙得热火朝天,可惜规模太小了。有时还要等候,跟小餐馆并无多大区别。

    前些天,在江西省某县某村调查脱贫致富情况。发现那个村,密密麻麻的,全是独门独幢的洋房,好大一片。说有几千户。

    村支委为了解决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专门在他们古典而又现代的祠堂里,开设了一个小食堂,为全村37个空巢老人做饭菜。一天伙食费6元钱,由老人们在外务工的儿孙缴。入不敷出的话,就由村委补贴,但更多的是在外攒了大钱的儿孙辈捐助。

    我问村支书,几千人的大村庄,怎么可能只有37个老人呢?

    村支书答曰:有些老人要带孙,要给孙辈做菜饭,还要送孙辈上学。因此没法到这里吃饭。

    我立马建议村支书:为什么不能像五十年代那样,搞人民大食堂呢?不管是谁,只要交钱,都可以来这里吃饭。大食堂不要捐献。只要价格略高于成本,有10—20%的赚头,它就可以让一部分村人凭此谋生,这项事业就可以做起来,并且长久做下去。

    村支书眼睛一亮,他越过马路,指着五百米前的一座毛坯房,大声对我说:你看你看,就那幢楼,怎么样?我把它改造成一个大食堂!你这个点子妙啊,像联产承包到户,看样子我们村要做第二个小岗村了,嘿嘿,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先行一步了。

    我笑了:祝你们村早日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就叫:《大食堂,新社会新生活新观念!》

    不破不立,很多新生事物,都该顺时而生。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共产主义得一步一步,得润物细无声,得草色遥看近却无,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繁琐的一日三餐遇上忙碌的日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sa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