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的演唱会已经结束了很多天,可是话题热度一直持高不下。我不喜欢王菲,也不太了解演唱会,所以没看过相关新闻,连简书里的相关文章,也只是看了标题,就匆匆滑下。可是今天,却被一个标题吸引了进去。
她能点评王菲唱的烂,可是你没资格
作为一个对这件事完全不关注的人,我只是觉得“资格”两个字用的过重。可是如果作为一个因为惋惜而批评过王菲“荒于嬉”的人,我会被这两个字刺痛。于是看完整篇文章之后,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评论的欲望。于是在评论之前,我给我的“资格”充了点值。
为了看上去有资格一点,我做了些功课,在网上看了王菲演唱会的转播,只是,我没能坚持听完一首歌,不专业的我,真的觉得有点难听。也罢,反正作者也说了,那些不绝于耳的负面评论,多半是来自于在电视机前或是用手机看转播的网友。既然背了这个锅,我就少不得要谋其政了。
原作者在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我简单概括一下。
1、非唱歌专业人士的众网友对王菲的评论让人不舒服,那些不专业的评论都是噪音;
2、非设计专业人士的甲方对设计作品的评论只是为了提意见而提意见,是毫无意义的;
3、文章是写给认同自己的人看的,非写作专业人士的读者随口而来的几句批评,对于他人毫无益处。
作者也给自己的观点做了总结: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样才公平。
对于作者的这些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如果说这些非专业人士没有评论的资格,那么反过来讲,他们有欣赏的资格么,他们有花费时间、花费金钱、投入精力、投入热情去听演唱会、看设计、读文章的资格么?如果有,那么当他们花费和投入了那么多,却只看到自己认为差强人意的作品时,他们真的不能加以评论甚至是批评么?只因为他们不专业,便失去了这个资格。
这是不是才是真的不公平?
演唱会是唱给听众听的,而不是唱给专业人士听的,那些专业人士之所以莅临演唱会,几乎都是只为捧场,而真的国宝级专业演唱人士,应该是不会去听这样的演唱会的,甚至吝于评价。而演唱会的听众,大都不专业;
设计是给用户设计的,而不是给专业设计师设计的,专业的意见再好,也抵不上实实在在的用户感受,所以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用户反馈。而享受设计的用户,大都不专业;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不是写给专业的编辑看的,更不是写给认同自己的人看的。试想,如果一篇文章的观点你已经完全认同了,你还有多少仔细阅读的欲望,即便是看了,又有多少收获呢?我则认为,文章是写给观点不同的和没有观点的人看的,而阅读文章的读者,大都不专业。
电影评比,征文比赛,设计大赛,歌唱比赛,在这些比赛中加入观众和消费者评论的环节,我认为,绝不只是出于尊重的目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太多不专业的意见,只靠那几个专业人的意见,远远不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