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近期我已经跟部分客户说了这件事,基本都是愣了下,当我说出我的想法后,他们也慢慢接受并理解。下面我写的比较多,可能有的人还不太明白,简单点说我将离开中国人寿,不再是公司的服务经理而是一名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人就是可以销售所有保险公司产品的独立经纪人,下图是我我和其中一个客户交谈的截图。
3年前入职中国人寿,做了一名保险代理人,我不是唯一,我这样的身份公司有150万人,整个行业有800万人,据说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有5000万人次先后进入这个行业,而能做满3年的不足10%,这样看我还是蛮坚持的,下面的图是我的执业证的反面。
入
执业证
先要感谢中国人寿,感谢公司的培养,更要感谢每位客户,一是让我对保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坚定这个行业是值得一辈子做下去;二是让我融入了这座城市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三是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事并收获了很多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我决定不再做一名保险代理人,而是不隶属于任何一家险企的保险经纪人。基于以下原因:
1:客观.《保险法》第17和118条对代理人和经纪人定义有详细的解释,代理人只能代理本公司的产品,都说公司是最好的,产品是最好的,自己是最好的,这是没办法的事,销售出去利己利公司,虽然产品不一定是客户最需要的。经纪人不隶属于任何一家险企,与各家公司平等的关系,代表客户的利益,根据客户的需求及实际财务家庭等情况,从众多险企和产品中筛选最适合客户的,所以比代理人更客观。从去年开始,我在给客户做方案时,有时会问客户能不能接受支付宝微信上的产品,就是因为我们公司产品不能全方面解决客户需求,而我却不能跟公司跟同事说,因为这是大忌,比如我想给同学配置定期寿险,我们公司不卖,因为这种产品销售10份还不如一份重疾险对公司的价值高。
2:趋势—产销分离.目前多数险企自己开发产品,自己营销团队负责销售。好处就是解决了销售终端问题,当然代价就是营销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产品的费率和定价自然高企,在三四线城市地区,当地人收入往往承受不起较高保额的重疾险等产品。而西方国家早已经实现了产销分离,据LIMAR的2017年报告数据,美国保险经纪人与代理人人数比为68%:32%。产销分离是市场成熟,专业分工的必然,南京这边经纪渠道还不成熟,我在上海苏州深圳等地区学习时,发现当地经纪人渠道发展比南京成熟很多。未来代理人“移民”到经纪人是大势所趋,不过要给市场给客户一点时间,而我要先行一步。
3:吸引力.每个公司都有大咖都有一般的人,越是厉害的公司大咖的比例越高,而我已经厌倦了原公司的制度,打鸡血,无休止的会议,研背话术,自吹自擂等,当然也有非常多好的制度,而我的目标是做值得客户托付的风险管理规划师。到全国各地学习,报考RFP(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参加全国理财师精英评选比赛等等,我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而明亚这个经纪公司平台正好契合了我的需求。明亚业务规模行业前三,专业度行业第一,客户续保率全行业第一,98.35%的续保率意味着每100张保单客户只退保1.65件,这代表客户对明亚经纪人的高度信赖。明亚经纪人更是开创了行业付费咨询的先例,吸引了一批海内外众多高校优秀学子,而我本身被原公司同事公认为一股清流,而明亚就是这股清流。
4:利客户.这也是最重要的。越来越多的客户明白了保险是刚需,是转移风险的必要金融工具。每位客户都想买到最适合自己的好产品,然而现实却是信息的不对称,近几年来互联网保险的普及打破了这种不对称,越来越多的客户变得更专业了,对产品对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的经纪人却能迎合客户这种需求,有的客户需要重疾绿通服务,有的需要海外医疗,有的需要投保时设置多个投保人,有的需要可以对接信托的保险产品,有的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有的需要隔代投保,有的需要外资背景公司的产品,有的需要香港保险等等。而单单一家公司不可能满足客户所有个性化的需求,而这些在专业经纪人面前全都能实现。而且高净值客户对私行服务经理的专业性和客观中立性的要求最高,同样可以类比到保险。
顺从本心,我依然在南京,依然从事保险,依然值得你们信任,只不过我在国寿的工号未来需要解掉,没关系,我对我所有销售出去的保单负责,后期保单所有保全理赔等依然我可以解决。
感谢每位客户和同事三年多的陪伴,我们从心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