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個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優秀的人總是不合群?
網上有句最經典的答案是:
"優秀的人也可以和群, 只是他們的和的群裡沒有你而已"
講到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故事,
大學時, 我遇到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學長。
當時,他是我們學校文學社團的負責人,
交際能力很強, 發表過很多作品, 運營著團隊, 有很多頭銜, 也有自己的校園報刊雜誌。
社團是一個靠興趣組建起來的團體, 尤其是文學社, 因此到後來, 人漸漸少了, 留下我們幾個骨幹成員。
他對我們幾個人非常好, 帶我們加入了青年作協, 參加過作家會議, 也帶我們和一些作家, 畫家之類的人吃過飯。
他教了我們很多社交禮節, 也讓我們以後和飯桌上那些老師多聯繫, 多學習。
於是我們興奮的留了人家老師的手機號碼和facebook, 之後也嘗試著聯繫, 然後, 就在也沒有然後了。
記得當時我回到宿舍還炫耀一把: 跟我的學弟學妹說, "今天我見到某某作家, 某某詩人。"
心裡還想著以後好像可以和大神交流了, 但事後想起來, 真是太年輕了, 啪啪打臉生還在耳畔, 簡直是一個笑話。
學長後來還問過我: "有沒有和老師們多聯繫?"
我就只能一臉苦笑: "哥, 那是你的人脈, 和我沒有半點關係呀, 我還是踏踏實實努力吧。"
那時候我才明白, 原來社交是需要勢均力敵的, 實力不對等, 就算我有別人的聯繫方式, 我們也不可能平等的說話。
我們都想和優秀的人做朋友, 因為優秀的人可以給我們帶來正能量。
但在此之前, 也不仿問問自己: "優秀的人,憑甚麼要和我們做朋友?"
也許我們還應該知道一點: 比我們優秀的人, 都比我們努力。
講到這裡, 我還有另一個學長
現在已經在新加坡創業了, 靠自己, 買了車買了房, 他本科專業是英語, 因為喜歡文學, 經常熬夜寫作, 發表了很多作品。後來自學平面設計, 自己排版作報紙, 畢業後一個人創業, 跑東跑西, 吃盡了苦頭。
我們經常聊天, 之前, 我和他說: "哥, 老熬夜對身體不好, 為什麼這麼拼呢?"
他說: "因為我在新加坡沒有任何關係, 想留下, 只能靠自己, 不拼, 不厚著臉皮和別人打交道, 不努力想出路; 最後, 我只能回家。但我不想回老家, 留下來, 至少孩子以後的起點就是大城市了, 對下一代也好。"
聊得越多發現差距越大, 實力上, 努力程度上, 最後都落實到經歷和眼界上。從小到大, 體會過太多次 "一不趕不上, 步步趕不上" 的感覺。最開始可能只是學習成績, 我們沒當這回事; 後來就是不同的大學了, 我們還安慰自己在努力, 也是差不多的; 再後來, 差距越來越大, 學歷、工作、眼界、境遇; 最後, 最直接的, 就是財富的差別。量變引起質變, 一不趕不上, 步步趕不上 。差距越來越大, 曾經一起的的同學, 後來越走越遠, 我們心裡明白了: 只有同等的實力, 才能平等的對話。
前幾天, 在經營自己飯店的朋友, 給我打了電話, 他問我: "你為什麼要選擇創業這條路阿? "
我回了他一句看似隨口, 但卻是心中所想的話: "我努力, 是為了以後, 我們還能做朋友。"我們肯定都有過無話不說的朋友, 最後變成了無話可說的經歷。其實並不是忘了共同的回憶, 而是境遇不一樣了。情懷可以支撐一時,回憶完過去, 無話可說的尷尬就來了。我們經常但願世界溫柔以待, 但世界的溫柔有限, 憑甚麼落到我們頭上? 我們曾經想和優秀的人做朋友, 想找一個合適的人度過一生, 但在我們懶散時, 優秀的人早已經大步向前了; 在我們幻想時, 合適的人早已經和別人好上了。
愛情講究門當戶對, 社交也講究實力均等, 不單物質上, 還有精神上。所以, 與其忙東忙西的參加各種聚會, 不如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 因為當我們自己不夠優秀時, 即便認識在多優秀的人, 也沒有甚麼實質上的交流。年輕的時候, 投資自己, 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你有一天踏踏實實做出了成績, 你就會發現, 世界突然會對你溫柔了許多。也只有當你自己變得更優秀了, 優秀的人, 才會選擇和你在一起。
最後讓我想起了一句話, 我之所以那麼努力, 不是為了自己, 只是為了認識的人還認識我。當你沒有能力沒有錢沒有地位時, 認識的人也會不認識你。當你努力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 不認識你的人也會說認識你。
I work hard to keep up withpeople.
If u haven nothing people will leave away.
If u got something people will find u.
#Share if u like
#Subscribes if u want mor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