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论语》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哀公:鲁哀公
宰我:孔子弟子
子闻之:子:孔子;闻:听到,知晓;之:这件事
翻译成现代文大意就是:
鲁哀公以祭祀土地神请教宰我。我用什么做神主合适啊?宰我回答说:夏以后用松树,殷商时期用柏树,周人用栗,意思是让人民战粟害怕。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事实上,当时鲁哀公发现三家权臣权利太大,想削弱,就以求教祭祀礼仪问题的方式,隐诲的问孔子的弟子(宰我)要怎么办,宰我听到后也没直接回答,就用祭祀礼仪回答鲁哀公,夏以后用松树,殷商时期用柏树,周人用栗子树,代表让人民战栗、害怕。我猜想,宰我是的隐诲的给鲁哀公建议,让他震慑一下三家权臣。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严厉的批评了宰我,大势已成的时候,再说服是没有意义的;别人已经拿定主意的事,不要强谏;当然,这件事你既然你已经说了,那我不再指责你的过错了。
事实证明,鲁哀公听完这翻话起了杀伐之心,宰我不得善终。
如果用在现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处理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都可以借用这个道理。每件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成事不说,就是已经成为事实的事,事情已成定局,说不说都一样时,孔子主张不要说
遂事不谏,就是上级或组织已经决定的事情,下级应当先去执行,而不是劝阻
既往不咎,已经发生的事,也改变不了,就不要再评论对错,指责对错了。
认真体味,这里蕴含的大智慧几乎能用在生活中的每件事情上。人应当学会审时度势,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愚忠,耿直的说服。事情的对错,时间会给出答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更多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评论,指责,或是批评。于事无益,于己更无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