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想成为作家,必须首先得做到两件事:多读、多写。”
这是美国现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劝告,不说别的,光《肖申克的救赎》、《闪灵》和《魔女嘉莉》这三部作品的份量,他就有足够的资格教人写作。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烂文章是为了明白不该这么写,看好文章,风格、叙事、情节、人物塑造,哪一点,都值得你一再琢磨。
“你除非曾被好作品震倒,否则绝不可能希望自己的作品也有如此力量,将读者震住。”大抵我们写的每一篇文,都是为了让读者看到我们曾见过的绚烂光景,体会我们曾感受过的波涛汹涌。
道理我都懂,那么到底该怎么写呢?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说:准备好工具箱,然后关起门来写稿。
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之前,我们先来看看:
工具箱
木工工作前当然要先准备好工具箱,写作也不例外,它包括,词汇、语法还有段落。
一、词汇
很多人在写作之前,都会担心自己贫瘠的词汇量,不足以支撑一篇打动人心的故事,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担心,多研究几本名著就会发现,里面用的都是习以为常的词汇,决定一道菜的味道的不是原材料有多复杂,而是厨师出神入化的技艺。
所以,在词汇方面,你只需要满足自己已经拥有的就可以了,当然,随时从阅读发现新词汇,会更好。
二、语法
烂作品通常是出于作者的恐惧,为了让读者敬佩,使用了过多花里胡哨的语法,反而造成阅读不畅,斯蒂芬金提出三点:
1、尽量避免使用被动语态;
2、把意思分布在两个句子里;
3、副词不是你的朋友。这里解释一下,阅读讲究上下文结合,与其单独在“他重重地关上门”里强调“重重”这个副词,不如直接在前文,给读者足够的信息,他们自然会判断出来。
三、段落
“故事的节奏与转折决定段落的起承转合”,换句话说,将段落视为故事的一个个基本单位,学会使用段落,等于掌握了故事节奏,这需要你不停地练习。
斯蒂芬金提了个建议:多使用短语,它可以让叙述紧凑,创造张力,还可以让句型丰富多变。
工具箱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们开始来讨论:
关起门来写稿
斯蒂芬金每天早上都会持续写上几个小时,只有很少情况,会让他在写完2000字前停笔,一个专业作家就是这么练成的,村上春树也是一样。
他认为,如果不每天都写,笔锋就会生锈,人物开始变化,情节发展也失去了控制,每天都写,是掌控自己写作节奏的好方法。
写什么无所谓,只要是你喜欢的,你熟悉的,注入你对生活的理解,故事就会变得坦诚有力,独一无二。
当然,斯蒂芬金也给了一些建议,包括:情境、描写、对话、人物塑造。
一、情境
很多人认为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情节设计,但斯蒂芬金认为,“情境只要足够强大,就会让情节设计失去作用”。
举个例子,你想将你的主人公扔到一个荒岛,这时,来了一个野人......你的人物在那种情境下会作出什么反应,又会衍生出什么故事?如果旁边正好有一棵树,他会不会爬到上面?最后,他有没有按你想的打败野人?
如果你想不出来情节,没关系,只要给你笔下的人物一个具体的情境,他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
二、描写
上过语文阅读课都知道,描写可以烘托气氛、使读者身临其境,多数新手容易犯的错误不是缺乏描写,就是过度描写,前者没有现场感,后者又会打破阅读节奏。
所以,适当的细节描写是必要的,只需要抓住典型特征来说明,它在你脑海中最初是什么模样,如实描述即可。
三、对话
斯蒂芬金认为,“如果你能将某事表现出来,那就不要明讲出来”,这有什么差别呢?
举个例子,你想表现笔下的主人公小雪聪明,你可以写她轻松地解决了什么困难,比起你直接借路人的口夸她:“小雪聪明伶俐,是个天才少女”,要来得容易令人信服,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自卖自夸的玛丽苏小说。
记住:写一个情节,把判断权交给读者。
避免对话成为传声筒,还要注意对话要与人物身份相对应,你不能写一个粗暴的流氓整天说:“您好、抱歉、先生......”这些明显与他性格不符的对话。
四、人物塑造
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一个经典的虚构人物是凭空得来的,想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要多多观察你周围的人物,然后把他们的言行举止写出来。
最后,改稿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当然,我们完全不必做到这样,但是有一次改稿经历还是非常重要的。
斯蒂芬金提倡关门写稿,开门改稿,写完后,放置一段时间,以陌生读者的眼光去审视这份稿子,或者把它拿给你信任的朋友,让他们给你提意见,第一稿属于自己,第二稿才属于读者。
改稿的时候,不妨留心作品有没有什么象征或者主题,一气呵成写稿的时候用不着考虑这些,不然反而会阻碍故事的流畅性,但是你的无意识或许会留下一些线索,如果有,傻子才不用,改稿的时候,发现它们,表现得更明显,象征与主题会让作品上升一个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