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团之2015、2016、2017年,平台/生态->服务->to

美团之2015、2016、2017年,平台/生态->服务->to

作者: 四修之 | 来源:发表于2020-09-12 20:16 被阅读0次

    时间2015 O2O泡沫破灭

    鸵鸟原理 火鸡比母鸡要大一些,在旁观者眼里,火鸡确实是比母鸡大一圈或两圈。但是,母鸡看火鸡其实会觉得大家差不多,母鸡也是不太服气火鸡比我大的,它觉得你可能就比我大那么一点。

    但是,当一只鸵鸟过来的时候,不管是母鸡还是火鸡,不管它们再不服气,在一个强大的反差面前它们都会认同鸵鸟确实比我大。这个道理非常深刻,人和人的对比,团队和团队的对比,公司和公司的对比,这个道理同样存在的。

    所以在早期,可能我们认为我们的价值观比对手更正,我们团队比对手更好,我们的基础比别人更好,对手却不服,不要紧。...还是回到根本的问题,消费者第一、商户第一、团队第一、股东第四,我们有足够的资源,足够好的团队,我们去合作足够多足够好的商户,然后和商户一起去把消费者服务好。

    如今,美团在全国有两亿多用户,在手机上面美团是仅次于淘宝的最大的电商营销平台,比天猫大,比京东大。所以,只要我们能坚持往前走,坚持走得比对手更快,大家可以看到,曾经认为是我们对手的已经被我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BAT进入O2O,美团到了该建平台、生态的一年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认为今年会是O2O真真正正大决战的一年。团购的事情我们占60%的市场份额或者更高一些,但还没有完全结束。在电影这个领域,BAT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公司,线上线下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做很多尝试。

    我认为今年应该是美团重点去建平台、建生态的一年。因为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产品服务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去满足商户的需求,而且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业务需要平台。我还需要跟外部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有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所以,今年不管是内部的发展还是外部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有建平台、建生态的意识。

    我相信今年的竞争会非常激动人心,而建平台、建生态这个事情在今年也是一个开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

    不要高估二年发生的变化,不要低估十年发生的变化

    我相信比尔盖茨的话,他说得非常对,“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两年发生的变化”,但是低估十年能发生的变化“。五年也是如此,特别是这个时代,两年看起来是很长的时间,而五年基本上回头看,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同意发生的变化比大家想象的更多。

    时间2016年 回归服务根本、下半场

    这一年美团点评完成合并。

    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合并,包括滴滴和快的,58和赶集,携程和艺龙、去哪儿。在这个大环境中,美团和点评也于2015年10月8号宣布合并。

    消费者第一、商户第二

    我认为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你觉得某个服务够好吗?你觉得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吗?如果我们期望真正做好这个事情,成为一个长远有价值、令人尊敬的,大家也乐于在此工作的公司,我们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确保我们提供的服务,自己是自豪的,我们是有信心推荐给家人、朋友使用的。对各行业也是如此,而且对我们这个行业尤其如此。因为我们提供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心服务,而是实际接触到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务,各种吃喝玩乐,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尤其的重要。

    我们目前最大的业务是到店餐饮,这个巨大的市场还处在初期,几乎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个大潮即将到来,这个行业将会有巨大变化。

    在过去一年里,手机买单是往前迈了一步,部分的形成闭环,部分的改进了体验。

    少谈一点颠覆,多谈一点创新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已经到达一个阶段。我想大胆地做个判断:纯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这个更大的机会正在到来。互联网依然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广泛且剧烈的影响,但将通过“互联网+各个行业”的服务模式。

    要做好这一点,我们要少谈一点颠覆,多谈一点创新。如果要谈颠覆的话,最需要担心的是,我们自己会不会被一个更新的模式颠覆。我们应该多谈一点创新,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价值,降低行业运作成本,提高行业运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2016年,我们要开始构建开放合作的能力。

    最后,如果大家只能记住我今天谈到的一个事情,我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判断我们的服务是否足够好的标准是,我们是否愿意、放心地把它推荐给我们的家人。

    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年

    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红利。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已经不增长了,总体网民的增长也大幅趋缓。

    这个时候,有两条路:开拓海外市场、精耕细作。

    对于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言,需要增长模式转变,接下来考验的是大家的真功夫。

    往后看,“互联网+”要做的是,各个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互联网化,不是仅仅停留在最末端做营销、做交易那一小段,而是真正能用互联网、用IT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我之前说过,少谈一些颠覆,多谈一些创新,我认为整天讲颠覆是没有意义的,“互联网+”根本上还是要靠创新服务各行各业,要靠互联网、IT技术,为各行各业的各个环节,提升体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如果以此为目标,那“互联网+”需要的能力和之前就不太一样了。之前我们的发展基本还是上半场模式,就是猛抓用户、猛接商户,然后做营销、交易等比较薄的一层。现在进入下半场时,就需要新的能力,之前我们并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说有一些探索。但总体看,这种积累是有限的,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完整的深入行业的能力,当然这对我们是巨大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对我们而言,也是机遇,因为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目前也没有这个能力,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巨头,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甚至某些巨头由于历史原因,更难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对我们而言是个好事。

    时间2017年,ToB,供给侧

    互联网红利殆尽。

    宏观经济背景对企业精细化经营的要求

    ......

    宏观一点小波动,其实对于微观,对于我们每个生存的实体、我们人类、我们的企业,都是致命打击、致命伤害,所以我们这家企业是极度关注宏观的一家企业。

    2013年时,当时有两个概念非常火,一个是O2O,一个是互联网思维。这两个词都火的一塌糊涂,非常巧的是,我在那个时间点去美国搜索O2O和互联网思维的相关资料,发现一个让我非常震惊的事情,这两个词都是中国人造出来的。

    美国人真正知道O2O这个词,是怎么知道的呢?是李彦宏说他要花200亿进入O2O这个市场,然后美国资本市场就问,什么是O2O,怎么出现一个O2O的东西,李彦宏要花200亿?美国人完全蒙了,突然出来一个叫O2O的东西,然后一个市值五、六百亿美金的公司说,要花一半资金干这个事情,这到底是什么事情。

    所以,当时李彦宏花了大量时间,跟他们解释什么是O2O。所以,我们在国内搞了很长时间O2O,真正把O2O出口到美国的主要就是Robin(李彦宏)。

    ......

    这就是2012年、2013年发生在中国一个非常奇葩的事情。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O2O这个词在中国这么火呢?在中国传统行业这么火了?2012年中国的自由服装品牌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整个全行业的库存积压。服装行业的库存积压是非常恐怖的,基本上出不了就倒闭。

    服装企业基本上就做几件事情这个公司就能成,第一,在央视打广告。第二,扩张发展开店。

    但是变化出现了。第一,新一代的90后成为消费主体的时候,他们的个人追求跟我们这一代,不是不一样,是走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第二,消费者的注意力从电视里走出,玩游戏,在网上看小说,看视频。传播消费者的注意力的平台发生了变化。

    很多你们想不到的公司会死掉

    现在2012年后,互联网公司终于可以在A股上市。

    比如,暴风影音、某企业,全都鸡犬升天,估值高的一塌糊涂。我当时就问投行的人,我说怎么出现这种情况,估值怎么这么高呢?投行的人给我一个答复,我认为这个答案非常深刻。他说你觉得估值高,对不对?那我问你个问题,你去看一下传统企业他们的增长评估。

    比如,你看某著名连锁餐饮品牌的增长率是多少,你知道吗?2%。

    资本市场有非常多的钱,但传统行业又不涨。钱没有地方可去时,就是有个人跟他讲一个可能性,他都愿意去掏钱。因为传统行业是没有可能性了,是注定死亡,所以钱就不会去。

    钱可投资的标的变少了,比如,欧洲多个经济体出现负利率。

    整个互联网在A股被炒上天。某企业的老板跟我说,他完全没想到他的公司能上市,他感觉这家公司都快倒闭了,他在A股市值是700亿人民币,对应100亿美元。这是中国20122013年发生的事,整个中国传统经济走到20122013年时,掉进一个非常深的坑。其实从那之后,出现互联网泡沫,2014~2015年出现非常大的互联网泡沫,原因非常简单。

    就是当整个传统经济都不涨时,钱没地方可去,所以他们就开始投互联网,大家不懂市场,网民、投资人都不懂互联网市场。因为钱没地方可去,这时看互联网公司都做得很好,就投资互联网。一开始在二级市场买股票,就在A股买股票。

    后来发现在A股买股票,股票没啥可买,就不去A股买了,咱们去买没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他们成立基金,用人民币组基金买没上市公司的股票。过段时间,没上市公司的估值也搞上去了,公司融资是天使、A、B、C、D、E轮,然后一直往下,最后上市。

    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公司还什么都没有,刚组一个团队,估值就2亿美元。光一个团队刚开始就2亿美元。

    到2015-2016年,整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出现了新的症状。

    第一,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基本完成了,智能手机用户量不怎么增加了。事实上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体量就是这几个数乘出来的,手机数,手机上的APP数,每个用户的使用时长,就这几个数乘出来。

    所以最大的一个手机数没有了。

    第二,用户过去不断地在手机上转APP,现在不断的在手机上删APP。

    我们给非常牛逼的投资人做了非常广泛的调研,只有11个APP能稳定在留在消费者手机上。

    还有一个非常恐怖的,在互联网时代,因为是使用浏览器访问网站,所以用浏览器打开一个网站时,从一个网站跳转到另一个网站的门槛非常低,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你跳到另外一个网站,随便一点链接就跳过去了,这是其一。

    其二,有搜索引擎这么奇葩的东西,可以把用户流量分发到各个网站,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你想从一个APP跳到另外一个APP,门槛非常高,大量APP之间不支持跳转。因为不支持跳转,导致用户都被留在一个APP上。因为没有这种搜索引擎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渠道,现在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流量分发渠道是APP,你要不下载怎么办?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买应用市场排名,二是买手机厂商预装。只有这两个选择,这两个渠道能推的量非常少,所以马太效应非常强。

    手机厂商业务不增长时,要赚钱,怎么赚呢?因为消费者买了手机,手机就那么贵,他赚钱的方式就是,向要做预装和应用市场推广的人收费,而且每年涨得非常厉害。

    我们估测2017年预装费和应用市场费用,会比2016年涨30%,这些要素加在一起,对移动互联网公司来说是非常恐怖的。第一,手机数不涨了;第二,消费者的卸载;第三,推广费用涨30%。所以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我认为2016年是个分水岭,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会非常惨烈,很多你们想象不到的公司会死掉。

    toB

    企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市场驱动发展、领导力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全球、中国互联网产业,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及互联网经济,都是同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驱动的发展结束了。

    市场驱动的发展有另外一个词叫红利,全球经济体在过去这些年的红利,就是全球化与科技。

    糟糕的是,从2012年到现在,这两个引擎熄火了,科技已经很久没有突破了,如果科技未来10年都没有突破,未来20年就一定会有战争。

    Peter Thiel(彼得·蒂尔,PayPal创始人之一)在二零零几年时就说到,我们的科技很久没有突破了,我们要出问题了。

    中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红利,第一是人口红利,第二是房地产,第三是消费。糟糕的是,这三个驱动力都没了,因为我们的房地产老涨,出口的红利没了,人口红利没了,我们现在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人口红利没了,我们的劳动力在飞快地减少。

    互联网也一样,过去这些年,全靠网名增长,靠CPU速度快。互联网第一大红利是网名增长,第二大增长源是摩尔定律,现在网民增长到头了,市场红利结束。

    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如果按企业发展三段论,应该从市场驱动,切换到领导力驱动与创新驱动。

    如果看领导力驱动和创新驱动这两个解药,这两个方案,欧洲都已经用过,欧洲他们已经非常发达,创新也没了,所以欧洲是无解了。美国还有几年,因为美国自己的牌还没出完,所以美国应该问题不太大。欧洲注定要完蛋了,你们如果心怀梦想打算去欧洲旅游,尽早去,晚了可能去了就有生命安全问题了。现在就已经有迹象,巴黎已经是一个很危险的城市。

    再看供给侧改革。整个产业都是两部分,一部分是需求侧,一部分是供给侧;需求侧是消费者和市场;供给侧就是企业和供应商,就是商家。

    做那些变化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创新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看领导力驱动和创新驱动这两个解药,这两个方案,欧洲都已经用过,欧洲他们已经非常发达,创新也没了,所以欧洲是无解了。美国还有几年,因为美国自己的牌还没出完,所以美国应该问题不太大。欧洲注定要完蛋了,你们如果心怀梦想打算去欧洲旅游,尽早去,晚了可能去了就有生命安全问题了。现在就已经有迹象,巴黎已经是一个很危险的城市。

    再看供给侧改革。整个产业都是两部分,一部分是需求侧,一部分是供给侧;需求侧就是消费者和市场;供给侧就是企业和供应商,就是商家。

    做哪些变化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创新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美国的to B企业

    我在2013年时做了个事,把美国科技界或互联网圈的上市公司,我把它们拉了一个名单,中国也拉一个名单。事实上,中国从总体上来说,发展是跟着美国走,因为很多创新技术是美国先发展出来。

    所以,我当时想看,有哪些产业在美国已经产生很牛逼的公司,而在中国还没被真正做起来,而且这个产业将来如果时机具备的话,也会在中国产生很牛逼的公司。

    这个方法论非常简单,我就把美国拉一个名单,把中国拉一个名单,来对比。我对比完后,发现一个让我非常震惊的事,美国互联网公司很牛逼,比如Facebook、Google、亚马逊,都非常牛逼。

    但在美国上市的科技公司里,还有另外一派,也非常牛逼,只不过是这一派,没有像互联网公司这种曝光多、名气大。

    但是这一派其实都很挣钱,比如Salesforce赛富时,他们基本占据科技业的另外一半。科技业的一半是To C的公司,他们占了一半的市值;2012~2013年时,To B的这些公司占了另一半市值,再比如Oracle甲骨文,这些公司占了另外一半市值。

    所以,其实还是有很多很牛逼的公司。但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发现中国To C的公司都很牛逼,最大的是阿里,然后是腾讯、百度;但To B的公司居然找不到,或者说有活着的,但活得很惨。

    所以,我就很纳闷,为什么中国这些To B的企业活得这么惨呢?我就找了一些我认为比较有真知灼见的人交流,其中有一个人还是比较牛逼,给了我一个答案,我认为这个答案比较真实。

    他说,美国的To B科技企业做出来的产品,都是给企业或给商家提供解决方案。我刚才说的Salesforce是销售团队管理解决方案,Workday(美国企业人力资源技术服务商)是提供HR解决方案,都是给企业和商家提供解决方案。

    为什么这些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在美国活得很好,在中国活得不好呢?原因非常简单,就是美国这个国家商业周期非常长,因为商业周期长,任何一家企业所有能用来竞争和发展的东西基本上都用光了,他们的发展就出现瓶颈,当出现瓶颈时,就开始搞内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服务。而他们要搞内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服务时,没有这些技术支持做不了。

    所以,说白了,就是美国企业过去这些年,率先遇到市场红利枯竭的状态,因为遇到市场红利枯竭,就要寻求自身效率提升与创新,这时就会对各种新式的、能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的各种工具,开始产生兴趣。

    而中国过去这些年,是什么情况呢?傻子经营一个企业都能赚钱,这么说好像我们连傻子都不如,我们还亏钱呢,但我们是战略性亏损。中国过去这些年,实在太容易赚钱,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是,不具备知道这个事情很容易赚钱的认知,或不具备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本,其实中国过去很多行业极其赚钱,非常多。

    过去这些年整个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发展特别容易,靠市场红利驱动就能发展,就能赚钱,所以他们对新工具、新方法的采用意愿特别低。

    走到今天,我认为这个事情发生变化,很多企业、商家的经营遇到障碍,销售额、利润不增长。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判断是,下一波中国互联网产业如果想回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应链和To B行业的创新,将由他们驱动。供给侧如果要做改革,可能有这些变化。

    ——摘录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美团市值超6000亿!王兴:你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团之2015、2016、2017年,平台/生态->服务->to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fg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