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问洛羽老师:阳明心学为什么吸引你?
她说:在他之前的儒家学说认为,知和行是分开的,先知后行,但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把一个知识点理解到位。然后他又说,我们追求真理,那什么是真理呢?
是知识吗?
不,是致良知。
那什么是良知呢?
“良知”是“内在本体”,是一种临在的、身心脑灵合一的状态,让我们丢掉思维、丢到判断、丢掉评价,虽没有标准,但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共同性,是人与人之间共通的。
那怎么能够相信自己找到的良知就是正确的呢?
在得到良知前,要先从客观的知识和规律入手,最后感受良知。先入世再出世。知行合一,验证知识,在“知行合一”中“致良知”。
用辩证法的理论来说,你所相信的、你所接触的、你所掌握的,都是可以被推翻的。
这句话可是太绝了,怎么人家就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又容易理解,但又有文学的韵味。
一、回顾目标
1.跟诊
2.实验数据
3.写项目计划
二、时间追踪
6:00-7:00 直播
7:00-12:00跟诊
12:00-13:00吃饭休息
13:00-14:00联大,但没做成数据
14:00-15:00通勤,阅读《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听尹烨
15:00-16:00《上下五千年》两节,运动解剖学1集
16:00-19:00休息
19:00-20:00和家人打电话
20:00-21:50看杨一呦老师的视频,写复盘
21:50-22:40瑜伽拉伸
22:40-现在 复盘
实验室没进去,数据没拷成,可能得周三,去之前提前沟通;
项目计划书……迟迟不肯动笔啊,越抵触,越拖延……明天下午回来必须写了!DDLINE了
三、重点回顾
收获一:
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做正确的事情,知行合一。
今天跟诊的时候老师突然说到思维的提升是关键,是我们现在想要突破行业限制的一种方法。他就提到阳明心学,他说,阳明心学怎么这几年突然火了?
趋势,是谁造出来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问了洛羽老师。
答:趋势可以被推演出来,也可以被自己造出来。
言简意赅!大佬回答问题就是这样的吧。给老师发消息,老师也是言简意赅,哈哈哈。所以就问了写在前面的问题,为什么会喜欢阳明心学等等一系列问题。
很佩服和我同龄的女孩子能够想明白很多人50岁都想不明白的问题。所以就:在能够接触的范围内,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和道路吧,不要被时代的洪流、周围的环境裹挟,努力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和自己卷!
收获二:
感谢上天赐予我一个爱学习的麻麻,爱学习!执行力超强!但是之前的思维认知可能比较局限,不然她一定比现在更有成就。
我问她:你有没有后悔过如果早点知道这些内容这些道理就好了?
答:从不!无悔、无怨、无忧。
禅心三无:
无悔—不后悔过去的事;
无怨—不抱怨当下不公平;
无忧—不担心明天发生什么?一切就在当下。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哈哈,很多人说我和妈妈性格很像,那还真是我的荣幸。能够像她一样不忧、不惑、不惧,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爸爸发了一段视频,大意是说人的心智模式有几重境界,就和我们提到的人的认知思维模型有几重,他觉得他现在还经常停留在动物思维,而妈妈却经常能到达哲科思维,甚至理性思维。虽然他们的知识都比较碎片化,基于自己的经验,不太系统,但其实他们这五种思维模式都有,只是比例不同。相同的知识,不同的解读方式,就会有不同的人受影响,也会有同一批人被不同的名字“割韭菜”。好在我喜欢的老师们都还很厉害!
收获三:
看到了杨一呦UP主的一段视频,我觉得对我很有启发:
她说:
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来不是按学科来分的。
最大的监狱是人的大脑,走不出观念,到哪都是囚徒。
教育是什么?教育其实就是启蒙、激活、点亮,所以在教课的时候更注重学生们的感觉,有没有触动到他们,有没有让他们觉得非学不可?
关于怀疑:她也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要不要做一件事,要不要做教师,但在她一无所知,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她选择了“听话”。听话不代表她没有性格,而是因为她对教育行业没有任何前见的东西,在教育行业还没有形成她的观念和理念,因此她选择听话。她只能看到一米内的东西,而导师能帮她看到更远一些的世界。
一个人的成长,是方方面面合力的结果。
这又印证了洛羽说的影响人思维认知的:DNA、原生家庭、学历教育、社会圈、自主学习。
收获四:
恭喜小伙伴推博成功!发自内心地替她开心。
四、后续优化
1.早起学习,6:30之前
2.要有每天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