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地》是《草房子》的第四章,秦大奶奶是这章的主人公。这本书我们读了两遍,关于这一章,岩写了很多读后感,还拉上我一起仔细琢磨了好久。
从开篇的“秦大奶奶的那幢小草房,在西北角上龟缩着,仿佛是被挤到这儿的……是油麻地小学最矮小的草房,样子很寒碜。它简直是个赘瘤,是个污点……”,对秦大奶奶的印象很不好,感觉她是个无理取闹的老人。
学校无数次想让她搬离这片土地,花费了十多年功夫都没有成功。秦大奶奶坚决地认为,这片土地就是她的。
岩就有了一个疑问:
1.秦大奶奶真的很坏吗?
看前半部分,确实是会被作者带着跑,会觉得秦大奶奶很坏,不可理喻。看到后面才发现,秦大奶奶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为了救学校的一个南瓜而离世。由此看出,秦大奶奶并非是个坏人,相反却是个内心善良,有点掘犟的农村小老太太。
2.秦大奶奶为什么不愿意搬走?
岩说:那是因为,这片土地是她跟秦大辛辛苦苦劳作了几十年,而她丈夫不在了,她更要守着这片土地。是有一种感情在的。
我以为她不知道,没想到她还给出了答案。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在乡村,“土”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
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农民也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这种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所以,秦大奶奶怎么可能轻易地就搬离这片土地呢。
3.秦大奶奶跟其他人关系都不好,小孩子也怕她,为什么喜欢桑桑?
作者是不是写矛盾了?秦大奶奶应该跟所有的人关系都不好,偏就喜欢桑桑呢?就像《白雪公主》里,别人怎么都救治不了公主呢?王子一个吻就醒了?
在《红门二》有一句原话:“桑桑永远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应该是对所有的人都非常友好,因为他对秦大奶奶亲切的称呼“奶奶”,这个不同的称呼一下子拉近了他跟秦大奶奶的关系。
岩说,童话故事需要一点魔幻才好看,但不符合实际。不过这本书里的桑桑还是接地气的,调皮捣蛋,却又心地善良。又或许因他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也显得他与众不同吧。
4.作者为什么把秦大奶奶写死了?
岩不解作者为什么要把秦大奶奶写死了呢?就为了故事好看一点吗?
岩认为秦大奶奶是特别爱惜每一件物品,自己的衣服,学校的南瓜……所以,最后才因为救南瓜而离世,情节上说得过去,但感情上还是希望秦大奶奶好好的。
看到秦大奶奶救小女孩,我开始也是不太理解的,我觉得一个上了年纪的,且身体不好的老人去救掉到水里的女孩,是不是不符合现实?
后来想救人、救南瓜,可以突出秦大奶奶善良的本质,以及她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她用自己的方式来传达这样的感情。
安排这样的结局,或许是秦大奶奶在垂暮之年,想把她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闪耀的光彩,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