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古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宣化市内,是中国北方现存古城中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地位重要的著名城池,明代长城的“九镇”(又称“九边”)之一,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周长12120米,正方形城堡,为明长城九镇之首,比同时代西安城、太原城还要大。宣化古城原来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二门,东有定安门,西有大新门。城门森严威武,每门墩台上建有城楼,四门外筑瓮城,瓮城之外有月城,月城外挖护城河,设吊桥,南城门外有一周长四里的关城。城外四角筑高台,建悬楼;四周建有护城台,士卒守卫,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由于年代久远,宣化古城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破坏严重,除拱极楼保护较好,城垣基本保留外,其他城防设施荡然无存。为保护古城,2005年6月,宣化区委、区政府启动“爱我宣化、修我古城”社会公益活动,目前复建起大新门城台和城门楼,并完成了城门楼两侧各43.8米长马道、西城墙中段北段2175米、南城墙中段177米及城墙西北角角楼,基本复原了宣化古城“京师锁钥”的部分历史旧貌。
下图、宣化古城“大新门”
下图、“清远楼”北面
清远楼,又名钟楼,位于宣化城中轴线上。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山顶建筑,素有“第二黄鹤楼”的美誉。悬挂于清远楼二楼的八卦铜钟,铸于明嘉靖18年,重约万斤,钟声可传四十余里。
下图、“清远楼”东面,匾额:耸峙严疆
下图、“清远楼”南面
下图、“清远楼”西面,匾额:震靖边氛
下图、“清远楼”北面,匾额:聲通天籟
下图、“清远楼”西、北面
下图、“清远楼”门洞内的车辙痕迹
下图、“镇朔楼”北面,
镇朔楼,又名鼓楼,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因宣府总兵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北面二层檐下悬挂有清乾隆皇帝御笔“神京屏翰”巨匾。
下图、“镇朔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下图、“镇朔楼”
下图、“镇朔楼”南面
下图、宣化“九龙壁”
宣化九龙壁建成于公元2001年8月23日,位于牌楼西街。由刘开峰创意设计。九龙壁长24米,厚1.6米,高5.9米,共由6266块特制加厚的七彩琉璃制品构件砌筑而成,共饰有639条龙。
下图、“中国宣化九龙壁”简介
下图、“九龙壁”前的七座拱桥
下图、“九龙壁”左端
下图、“九龙壁”中部
下图、“九龙壁”右端
下图、石拱桥
下图、“宣化九龙壁”景观石
下图、“影池”,九龙壁前凿有影池,它是一条东、南、西、北四方相通的曲形河。这条河南北宽4米,东西宽2米,影池四周整齐排列着汉白玉护栏,与架在河上的五座桥的桥栏连成一体,共有栏柱179棵,每个柱头上都雕有狮子。护栏上雕刻着花鸟图案,有冬梅、翠竹、秋菊、春兰、牵牛、牡丹、荷花、鱼、鸟、鸳鸯等等。
下图、“拱极楼”北面
下图、“宣化古城拱极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下图、“拱极楼”城门洞
宣化城垣(含拱极楼)始建于唐代。明洪武27年展筑。展筑后的宣化城垣基本成正方形,边长6华里(俗称六里十三步)。拱极楼是宣化南城门楼,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布瓦小式建筑。与古城墙连为一体,是宣化门户的象征。
下图、门额“昌平门”
下图、“昌平门”和“拱极楼”南面全貌
下图、“昌平门”外西侧的“人民公园”大门
下图、“人民公园”
下图、“人民公园”
下图、“人民公园”一景:雅趣亭
下图、“昌平门”外广场南端的丹陛石
下图、“昌平门”外南大街
全文完
原题:(原摄)宣化古城/九龙壁 2018-02-25 08:27 发表
2018.12.31 阅读(240)| 评论(18)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