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10 初一
凡是论到《经》的典籍,我都心存敬畏。 经书都是智慧的传承啊。人师更难得,师父著书论述,就是一心想让众生找到生命的道,不迷路, 在生生世世的生命里有一份笃定有一份归属。心定了,人就有慧。不论本身有没 有慧根和福德从HY中得到启发引领,依旧深深尊崇经书和人师,这一点,是真实不虚的。
这一章的HY人生五十年规划, 师父一改前两章很高的文笔,简直有点象唠叨的长辈一直 在给晚辈指导,我都读出了恨铁不成钢的感受想法了。 确实,我们也 真的象家里的青春期少儿一样听不进去,做不到, 因为在我执的世界里很舒适,因为自我欺骗很快乐,因为不去想以后的困顿很舒服,因为知道自己在逃避而不愿意抬头看一看头上的漏光进来的通道。莫名的悲,那一天早早晚晚都会来的,就象今天是初一,明天必是初二,时间的规律就是一去不复返。不为任何人所动呀。
师父在书里,用大白话告诉我们, 跟着HY走,加持它,净化它,重组它,用HY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你的起点就非常漂亮了。会有菩提心,慈悲心, 你的人生出手就很大气,有格局。告诉我们,按着HY的境界,你的人生是没有局限的,因为它的起点就高,发心大,所缘的境大。
我对佛的一些粗粗了解,来自于老人家的只言片语,一些民间好人有好报的故事,一些书籍里的片段,并没能系统了解这2500多年的历史以及传承。
师父说,我们的生命觉醒了,我们甚至可以升华父母的生命,哪怕父母已不在此人世。多美好呀。一世亲子的关系,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所能付出的,我们也可以反哺父母,那是多么的孝顺和爱呀。
这生命的旅程,如果没有方向, 那就是在流浪,HY相当于给了一个导航。我们不必要现在知道这个导航是谁研究出来的,我们只需要知道HY传承下来,渡了多少人证得了这个的正确。相信,相信,相信。
这中间会有退退失失,总归是不要停,终归是会同频的。
如果我们的愿与佛的愿融合为一体。(佛说:为利众生愿成佛),就叫如来藏的缘起。达到如来藏的缘起,是要通过空的法理,不空的本愿。只要去用,不用去探究。我个人感觉这是一种境界,我说不出具体的一二三四, 只是证得了它的果。 类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些人会有一种有钱人的味道,一种气场的感觉,有些人则相反,没钱人的味道,想想为什么,都是通过身语意表达出来的。境界或许是一种气场也未可知。
学HY,就是扩展你的心。 每个人的心是就一个人的世界,你开发出了什么着的心,你就收获什么样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未来。 这句话不难理解。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时间。这个真理往往不被人重视,特别当自己还自以为有大把时间的时候,时间是极其稀缺的资源。
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马斯洛理论有论断。 HY则归为简单,生存,生活,生命。不单单是指物,更多的是指向一种生命的认知。 比如,有一个人存款千万,生活简仆节约,到吝啬的样子,与此同时,他会布施慈善,利大众,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个人的生命认知上到了生命的层面。 同样 拥有千万存款的人,吃住都苛责,对别人也苛责,守着存单才有安全感,或许在这个人心中,依旧在生存的层面挣扎。
发上等愿, 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对生存生命生活,顾衡综合,或许是一种有HY的松驰感。 不要妄想生来知命,生来知觉。佛法是讲因果的, 若非累世积累了福德,那就要修,从因上修。
心中要有HY的种子,师父说《普贤行愿品》就是认识生命勇气的桥梁。安下心来, 好好落实。
惭愧,只此一念心都不清静安定当下。 听师父教诲。安下心来行行愿品。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相信,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