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0181106
——方法总比困难多
两天过去了,这两天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死而后生”吧!
不断把自己撕碎,然后伤口就那么血淋淋地暴露于空气里,连块遮挡的布都没有,我会恐惧,焦虑,暴躁;但是那块伤口愈合后的生命力又让我如此着迷,如此陶醉,就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酣畅淋漓。
在我最焦虑,最压抑时,旁边的牛老师,也是我的组长总会用她的行动帮助我,分析所有情绪背后的来源,提供方法,手把手教我实践。
比如,这份名单→
牛老师的方法这份名单里密密麻麻的字是对星星们周测试卷的归类分析,同一类知识点不清楚并且是少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不用在班里讲,把这部分学生单独喊出来询问原因,分析思路,温习知识点,单独讲解,然后再出几个类似的题,巩固并反馈,逐一突破;对于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有的共性问题放在班里统一讲,并且辅以习题巩固练习。
这么一套流程讲下来后我也摸清了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也不再焦虑,每晚攻破两道不同类型的题,每周探索同一主题,甚至能够预见一个光明的未来,最重要的是让我相信我能做好!
我是一个心态特别不好的人,痛点处特别容易极端化,情绪化,放大事情的困难度与严重性。很多时候,我不是被事情压垮,而是被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反应与情绪击败。所以,特别感谢在工作初期就遇到了南明,遇到了运城国际,遇到了初一组,遇到了数学小组,遇到了身边的牛老师和每一位老师毫无保留的分享与帮助。
方法总比困难多,希望下次濒临“死亡边缘”时地自己能再次回想起这次“沉重的记忆”,然后淡然点,淡定点。
理解与尊重
景竹是一个特别慢的孩子,每次做事情时都要比其他人慢一步,别人已经拿出本子开始做题,他还在发呆然后慢悠悠地拿出本子。刚开始我还会温和地提醒他“快点把本子拿出来。”但是每次都是这样,我温和的提醒就变成了小声责怪“你为什么还不把本子拿出来,你看看别人在干什么!”后来就直接变成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责问“本子呢?你为什么这么慢?”
轩竹是一个思维特别活跃,特别爱提问题的孩子,但是很粗心,很急躁,每次说话都很急,还很啰嗦,而且总爱问一些我认为很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题中说“求A的值”,他总会多一句“老师,是求大A还是小a的值啊?”“老师,我觉得这个不对!……哦对,就是这样,我想错了!”刚开始我很有耐心听他表达自己的看法,但现在我却对他问的问题感到无语。今晚我甚至直接对他说:“下次再问这样的问题,我就要让你的家长带你回去检查检查你的脑子!”
超竹是一个喜爱阅读,思维缜密,有责任心,行动力,观察力和思考力兼具的孩子,但是有点自负,孤傲,浮躁。课堂中他总会用他的个人思维看问题,听不进去别人的看法,每次问题一出来,他就立马举手,举的高高的,很激烈。以他的思维与能力来看课堂中的知识,都很简单,但是其他同学都不懂,他有时会表现得很激进,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最近课堂中我在有意打压超竹的“气势”。
景竹刚开始都会信誓旦旦地点头,保证下次一定跟上同学们的速度,可现在他已经好久不交流了。今天当着全班人责问他为什么这么慢后,我后悔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这么说轩竹,说完后我看到他强装坚定地“嗯”了一声,然后我看到他周围的那种自信阳光的气场在渐渐减弱。我后悔了。
前几次我都在课堂中直接说超竹要先听别人的想法,没有听完就只管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很不好的。我也看到超竹那一秒黯淡的眼神,可后来课堂中超竹依然义无反顾地举起右手,我特别感谢超竹的这份勇气(也可能他没有意识到我对他的“打压”),但是我后悔了!
我后悔在一切都已熟悉,我们彼此都了解了对方的习性后,我对他们理所当然的颐声气指。想想刚开始见到小青竹们时,曾为他们每一个人的特点而欣喜,并且尤其尊重并且接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可关系建立后,那些我曾经欣赏的个性为什么我就理解不了了呢?“相信种子”是尊重每一个种子的生长特征,理解他们生长的特点,并能真正接纳他们的缺点,进而相信他们在符合他们生命气质的道路上的无限发展,无限可能。
当惯性使然,我弃“尊重”,“理解”于不顾,我的反思点该定在何处?我想是观念的偷懒吧!
进群
我决定明天进群,正式进入“星空教室家长群”里,该来的总要来,不会因为我害怕而延缓一分半秒。有关“我们班,你们班”的语言风波已过,至少孩子们这里已经过去了,可是家长那里我一直不敢面对,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曹晓丽老师给我这一周缓冲的时间,让我得以寻个短暂的避风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