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聊曲引入,理解主题
师:(提前板书课题:唱脸谱)你们音乐课已经学唱了《唱脸谱》,这首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这首歌有一种豪放。
生2:我觉得这首歌的曲调很欢快。
生3:我觉得这首歌很有趣味。
生4:我觉得这首歌的节奏很特别。
师:你们从音乐的角度感受到了这首歌的韵味。这节课,我们要从语文的角度再次感受这首歌的魅力。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到“韵味”这个主题单元,你们认为我们首先要解决什么?(板书单元主题:韵味)
生5:我认为要先知道“韵味”这个词的意思。
生6:我认为“韵味”就是“隐含着某些味道”。
生7:我认为它是指“风韵”
生8:我觉得应该还有“韵律”的意思。
生9:我预习时百度过,它有两种解释:一是“雅致含蓄的意味”;二是“情趣风味”。
师:同学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还能够借助“百度”等工具来预习,真是好方法。
第二步:自主质疑,明确方向
师:用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我们要怎么做?
生10:我认为要读懂歌词的大意。
生11:我不同意,我认为这首歌的歌词大意一读就懂,我们应该品味里面的关键词重点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歌词里传递的韵味。
生(齐):同意。
生12:我补充,我认为还要体会歌词传递的情感。
生13 :我认为还应该补充歌词里面提到的一些课外知识。
师:大家的意见集中在“品味”和“悟情”这两个方面,学习过程中应该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来加深我们的理解,是吗?(师板书:品词句 悟情感)
生齐:是的。
第三步:自主学习,小组初分享。
师:请大家默读全文,进行勾画批注,相信你们一定能品出更加丰富的韵味。
生:默读,勾画,做简单批注。
(三分钟后,大多数批注完毕)
师:请大家小组分享,并补充批注,然后做好全班分享的准备。
(学生在小组内有序分享,不时补充批注,小组长总结了本组分享,然后开始分工,准备全班分享。)
第四步:品词析句,全班共分享,
师:第九组这学期上台分享次数最少,我们请他们上台分享,好吗?
生:好。
(第九组同学上台)
生14:大家好!我们是第九组。首先,由我来分享。请大家看到书中的这几个词语:顶呱呱、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我们组认为,这几个词语,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赞美。你们看,“顶呱呱”就是夸京戏好嘛,“叫喳喳”“笑哈哈”也写出了作者对京剧人物的喜爱,“美佳佳”就是直接赞美脸谱美呀!
(另一生在黑板板书关键词:喜爱 赞美)
师:直接夸奖我们的脸谱“美佳佳”,这种表达是直接抒情。
生14:(询问台下同学)关于这几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15:“叫喳喳”这个词把张飞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写活了,我觉得京剧很有趣。
生16:“顶呱呱”不是作者夸京戏,是外国人认为顶呱呱。
生17:我觉得作者是借外国人的口来夸,其实就是作者自己认为“顶呱呱”。
师:可以这么理解吗?
生:(齐答)可以。
生14:大家还有补充吗?
(安静思考,有人摇头)
师:(举手)我有补充,大家仔细读读这一组词语,特别关注一些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有发现吗?
生14:我知道了,这里每一小节很多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押“ɑ”韵。读起来很美。
师:看来,这首歌不仅是曲子的节奏美,它的文字也有音韵之美哦!这就是文字的韵味啊!
(生板书:音韵美)
生18:大家好,我接着分享。请大家看到第一段第二行,“愣”字写出了外国人的惊讶,说明京剧很有特色。
生19:我也补充第一段,外国人把京戏叫北京歌剧,也说明了京剧很有特色。
生18:(点头)对。还有人补充吗?
生20:我给大家补充关于“四击头”的资料……
(生板书,很犹豫,不知道抓哪些词语。)
师:这样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但是它需不需要板书下来?生21:板书要写我们理解文本的关键词,或者是帮助我们理解的重点词语,这个资料了解就行,不需要板书。
(生擦掉板书的“四击头”)
生22:我还有补充,那个“哇”是拟声词,也应该是对京剧的赞叹。
师:这里的“哇”确实有两层意思。本身它是京剧里的唱词,这里也暗含着对京剧的赞叹。
生23:“美极了,妙极了,简直顶呱呱。”也是外国人对京戏的直接抒情啦!
师:活学活用!
生24:我也代表我们小组分享: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作者写了很多颜色:蓝脸,红脸,黄脸等,我觉得脸谱的色彩很美。
师:好,开始品脸谱色彩的韵味了!
(生板书:色美)
生25:我有一个疑惑:第二小节都是什么脸的什么人,可是第三小节却是什么色的什么人?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26:我知道。这样写,其实可以表现文字的变化美,显得不重复。
(生板书:文字美)
师:又一次品味文字的韵味,好!
生27:我知道这些颜色还代表不同的意义。(出示收集的资料,每种颜色的含义不同)
生28:我发现第二段里脸谱代表的任务是历史上真正有的任务。第三段却不是真人真事。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哦。说明第二段里的脸谱内涵跟历史相关,而第三段里的人物跟文学作品里塑造的人物有关。
生29:我知道,第二段里那些人物都有对应的历史故事。(出示相关人物的故事资料,快速浏览)第三段里提到的故事你们自己去查资料啦!
(笑声,生板书:人物的代表性 内涵美)
生30:我还发现第四小节的一二句,就是写的脸谱的形像很逼真,很美,简直是栩栩如生。
(生板书:栩栩如生 形美)
生31:我补充:“一笔笔勾画”的“勾画”说明制作脸谱很细致。
(生板书:勾描 细致)
生32:我也补充,后面的“一点点夸大”说明脸谱是用的夸张的手法画出来的。
(生板书:夸大 夸张)
生33:我还有一点补充:最后一个词语“哇哈哈……”,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在唱京剧,更让我们为京剧感到自豪!
师:你连最后一个词都不放过,真够抠门的。不过,你这话可是这次分享的点睛之笔。
(掌声,笑声,生板书,自豪)
生14:同学们,我们组的汇报马上结束,请大家跟我们一起读读板书的关键词,作为我们组汇报的总结。
(九组成员带领全班读板书的关键词,然后敬礼,在掌声中回到座位。)
第五步:师生互享,总结升华。
生15:同学们,我还有总结:作者写这篇歌词,不仅仅是赞美京剧,更是在赞美我们国家的戏剧文化,因为我查过资料,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生:(齐答)同意。
(生板书:文化美)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品味词句,品出了脸谱的形态美,色彩美,内涵美,(圈板书:形美 色美 内涵美)还品出了文字里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圈板书:喜爱 赞美 自豪),更品出了文字本身的魅力(圈板书:音韵美 文字美)。从简单的提取信息,到联系课内外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内涵,体悟情感,最后感悟到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韵味。(圈板书:文化美)真正的把这篇”短文“读”长“了。这,就是语文课的韵味!
师:回去之后,请大家了解一下其他戏剧,你还会品出不一样的韵味哦!下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