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徒步中国》旅行

《徒步中国》旅行

作者: andy1999 | 来源:发表于2014-06-18 12:02 被阅读65次

    这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好像从美国的那位彼得 海斯勒的《江城》开始,就有很多在中国学习或者工作的外国人开始根据自己的经历,想法,写出勒一本本从自身的视角观察,解读中国的书。海斯勒的那三部曲我都读过了,我 确实还是喜欢第一本《江城》,那是他初到中国的第一站,并且也停留了很长时间,他被安排在一所学校里面教英语,在他待在那里的时候,那里还是一个宁静的小城,挨着江,傍着山,那里的人们还没有被外面的事所打扰和冲击,甚至那时候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手机。于是他在那两年里可以时不时的去那几家熟悉的苍蝇馆子吃东西,可以不戴口罩就开始在城市里,田间,山上跑步,人们害羞,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内心,但是对一切抱有善意,希望和陌生的人成为朋友。

    这本《徒步中国》是一位在中国留学的德国人写的,我读了一半,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做一名交流学生,之前在欧洲生活的时候他就曾经在法国德国徒步走过很远的路。而这次他有了一个更宏伟的目标,从北京一直徒步走到德国的家中,总共4600多公里。我不知道他是否完成了这个目标,因为书的开头就是他在中国的西部,遭遇到了阻拦他的两位警察,因为那里即将有沙尘暴吹来,而他固执的性格让他跟警察起了一些冲突。但他毕竟也走到了那里,只这一点就让我为之兴奋。我很愿意看看他的这段徒步中国的过程。

    而他徒步中国并非一味走路那么简单,他作为一个业余记者,在旅途中会去参观沿途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然后尽量多拍些照片,几乎每天他都要在电脑上更新自己的博客。是啊,我自己也曾经隐约有一个梦想,或者说是个愿望,因为梦想听起来很遥远不那么容易实现,而愿望就要感觉近的多,我也很想去看看我们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曾经在书中看到过的发生过很著名的事件的地方。除了那些著名的名胜古迹外,其实历史中的人们同我们现代人一样分布居住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出生长大,也许会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在那里继续生活,然后因为机缘巧合,因为时代的洪流,将他们裹挟进去,于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历史进程,足以写进历史书的事情。

    在这之前那些地方也只是很普通的地方,一个村庄,一个小城,但因为这些事情,那些地方得以著名,但如今大部分的地方并没有因此而发达起来成为一个交通方便的大城市,所谓大的名胜古迹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更多的仍旧分布在我们这片土地的角落里面,等待人们去发现,去观看。

    也许你认为漫长的历史早已经改变了那里的环境,更别说当年的建筑物早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被今人新修的俗不可耐并且千篇一律的建筑物所代替,又有什么好看的呢。这也是我曾经的想法和顾虑,但我记得当我五年前第一次踏上虎门炮台的遗址时,虽然那片海域上架起了虎门大桥,远处到处是高楼大厦,我向那处入海口望去,我回想着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的一百多年前的那次海战的记录,我突然间有了直观的感受,我能够想到为何英国人会选择从这里进攻,而我们却在如此有利的地形下却输了这场战争,我不光看到脚下以及四周架起的一门门火炮,我甚至还看到了入海口中间那个小岛上守卫的士兵真正紧张的看着从远处渐渐驶来的英国人的舰船。

    是的,这片土地上的建筑物会消失,会被新的东西代替,也许曾经的一条小河也会消失不见,但这片土地仍旧在这里,周边的山川仍旧没有被打扰过,甚至包括气候还有树木,都跟当年的一样。比如《徒步中国》中,作者出了北京城后的第一站涿州,他去看了当年刘 关 张"桃园三结义"的那片地方,那里仍旧种着桃树,四周一片寂静。那里多了一座用来纪念同时也为了让游客的眼睛有所收获的庙,你大可以忽视它的存在,只去看庙的四周那片孤零零的寂静的桃园。不是么?当年那里就叫涿郡,而那片桃园是张飞的后花园,他们三个人互相仰慕志趣相投,于是约在那处桃园中,简单备一桌子算作香案,有些祭品,这也不难,张飞本就是屠户,家里总会有个猪头马面之类的,当然还要放一坛好酒,几人焚香磕头,结义跪拜后,就跟我们现在的人一样,找个僻静地方围坐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了。

    在我看来,旅行分两种,一种是随性的走到一个地方,细细观察,慢慢品味,然后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惊喜,比如一处美景,一处古迹,一个美妙的艺术品。还有一种应当是有计划的旅行,你事先对目的地有所了解,你从网上从书中知道那里都有些什么好看好玩的值得去欣赏的东西,然后你去到了那里,也许没有了意料之外的心情,但你同样会有惊喜,无论是美景还是艺术品又或者是一处古迹,我想没有人会认为看照片会比看到实物的感觉更好。我想我们大多数人会去选择或者不得不去选择第二种旅行的方式,因为宝贵的时间和金钱。选择第一种的人不多,那首先需要你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让你慢慢的甚至漫无目的的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走来走去。而第二种,我认为既然你选择了要去那个你比较感兴趣的地方,那么最好你更多的去了解与之有关的一切,尤其是当你选择去一个古老的城市旅游,不是一处简单的海滩,或者高山河流,而是一个蕴含着古老文化的国家,一个曾经影响了这个世界的文化,历史的地方,当你事先知道的更多,在你面对那个地方,那个建筑,那幅画的那一刻,你才能真正的理解。

    其实首先选择在中国旅行对于我们来说更好,你甚至不需要刻意的做功课,长久以来你成长中所接受到的文化熏陶已经让你对大多数地方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和了解,我想大多数人旅行也都是从国内开始的吧,或者确切点来说应当是从所处的那个城市开始。因为你更熟悉,因为熟悉,你更愿意去看看真实的样子。

    我曾经在游览完西安周边著名的名胜古迹后,开始慢慢去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很小的历史遗迹,有些是不经意间发现的,比如曾经在距离西 安市区将近五十公里的一个县城的中学内,看到了孤零零的仅仅一个被红砖护栏围起来的小土包,上面立着一个碑--荆轲衣冠冢,我当时脑子里瞬间被击中,有关这段著名的历史至今我只看到过这么一个实物啊。还有在西安城南的一个单位院子里,突然看到一个碑,这是董仲舒的墓。而有些是我在报纸上看到后,主动去寻找的,比如蔡文姬墓,那是曹操为她修建的,因此墓的规制比较大,后人为了纪念,有在墓前修建了祠堂,如今修葺一新,里面陈列了一些介绍蔡文姬生平的文字以及她的作品。

    而当我徒步沿着小路,慢慢走进一片丘陵中,看着漫山遍野的绿树,山下的几个山谷时,我不知道究竟哪一个才是秦始皇坑儒的那个洪坑,但至少我知道这里的地貌跟两千年前一样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甚至在当时,这里也同样在夏季的世界里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而一些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的书生,也许还抱着几困书简,被一路驱赶到这里,他们最后看到的世界竟也并非那么凄凉,而是一片生机盎然。

    这本《徒步中国》其实写的并不好,里面的作者每天都在为脚伤以及住宿食物发愁,并且他并非没有时间限制,因此大多数地方都只能呆一天或者一晚,碰到的热情好客的中国朋友很多,但也只能匆匆而过,因此他并没有多少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大多数时候都在记述自己途中的一点见闻,以及与几位中国女朋友的交往和纠结心情。但我仍旧喜欢看完他这段过程,我甚至在心中跟随着那些地名,找寻一些记忆,有些是书本上的记忆,有些时亲历的记忆,我也更愿意去自己去做些补充,更多的去了解他走过的那些地方,就像我慢慢的陪着他走完那一段旅程一样,我甚至认为,作为一个生长在这片土地山的人,每当他走到一个地方,或许我可以为他讲述一下这里发生过什么,这里的人曾经经历过什么,当你知道了这些,即使那个地方再不好,你都会对那里产生出一些感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徒步中国》旅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qj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