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区块链不是很有兴趣,觉得无法做大的蛋糕,无非就是炒作、投机。李笑来录音事件后,我觉得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个新兴的技术和虚拟的世界。不然就要快被这个时代OUT了。本周开始加入了一个有关区块链写作的社群,按照老师的进度,周三开始看区块链的入门书——《图说区块链》。
该书的作者为徐明星、田颖和李霁月等三人。
徐明星是OKCoin币行&OKLink创始人兼CEO,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中国分中心副主席,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创始理事兼理事长。
而田颖是OKLink副总裁。资深互联网从业者及创业者,曾服务于易车网、艺龙旅行网、上海证大等上市公司,后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科技金融企业创业。
李霁月是OKLink首席研究员,品牌经理。资深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曾服务于融360、中国金融在线集团等企业,融360网站《图话财经》、OKLink《图解区块链》等栏目专栏作者。
全书共七章。这两天主要看了第一章:起源篇。
01 在第一小节,该书从账本演变的角度,告诉我们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共享的账本系统。且具有三个特点:可以无限增加的巨型账本——每个区块可以视作这个账本的一页,每增加一个区块,账本就多了一页,这一页中可能会包含一条或多条记录信息;加密且有顺序的账本——账目信息会被打包成一个区块并加密,同时盖上时间戳,一个个区块按时间戳顺序链接形成一个总账本;去中心化的账本——由网内用户共同维护的,它是去中心化的。
区块链是人类的记账历史走到现在,科技给我们的最新的选择,它是账本演变史上最新的一个高可行性的形态。
02 在第二小节,该书从价值转移角度,告诉我们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没有第三方信用背书(政府或特定权力或信用机构等)的情况下,在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上进行远距离的安全支付。区块链跨越多个遍布全球各地的节点,保存所有交易的历史记录。
而且,网络中所有授权的参与者都保存着一份完全相同的账本,一旦对账本进行修改,全部副本数据也将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全部修改完毕。分布式账本中的每一笔交易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时间戳,这样可以防止重复支付的产生。它可以构建一种纯粹的点对点的价值转移体系,在不需要各节点互信的情况下,区块链可以保证系统内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脱离第三方机构背书,有效地降低交易的复杂性和风险。
区块链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可编程性,这是一个开源的技术。
03 在第三小节,该书从信用成本的角度,告诉我们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是一种智能化信任,可以很好地满足公信力需求,并把公信力抽象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而不是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掌控的存在,形成政府、大众、区块链与公信力互相监督的“公信新格局”。信任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而非由单个组织掌控,从而公信力可以被多方交叉验证与监督。
区块链公信力有两个主要的特点:1. 区块链是分布式的,区块链公信力在网络上会有许多独立的节点,每一节点都有一份备份信息。每个有授权的人都可以从任意一个节点下载全部的信息,同时,区块链公信力网络也是不可篡改的,任何节点企图更改信息都会被其他节点发现,而更改的节点不会被确认,就会立刻丧失公信力。2. 在区块链公信力模型中,区块链不制定政策,它只是一个公证人的角色,是政府建立和执行政策的工具。区块链的作用是帮助政府更快速和准确地让政策被全民所接受与认可,同时,因为区块链是一个不变的、可以被复制的数据库,政府的政策就变得公开和透明。它做到了用基于共识的数学方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并完成信用创造。基于这样的特点,其对公信力的提升也有着开创性的意义。《经济学人》杂志这样写道:区块链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它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解决信用共识的问题。
04 在第四小节,该书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告诉我们区块链是为了满足比特币独特的需求才被创造出来的。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堪称是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货币发明的基础。在论文中,中本聪提出了比特币五个基本原则。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与比特币不是简单的“父子”关系,区块链也不是比特币的意外产物。区块链的产生是伴随着比特币而出现的,区块链体现了比特币的可供性,这种载体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交互可能性。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让我对区块链的产生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的一周我会继续加强学习并做好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