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旅行志之——闲话日本东京浅草寺之行

旅行志之——闲话日本东京浅草寺之行

作者: 杜老倌侠客居70后欢喜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0-10-04 13:33 被阅读0次

        日本之行最后一站是“日本的首都东京”,在“东京”的游览过程中,其中的一个旅游景点,便是身处闹市区的“浅草寺”了。为什么男性导游会带我们去寺庙游玩?!原因有其二,其一就是:因为日本国信奉佛教,日本国家的寺庙有许多,简直是“不计其数”;其二就是:笔者自认为,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寺庙或各类宗教建筑,能够完整的保存并记录各个时期的文物、文化、历史……能让我们对于这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内,有一个比较直观、感性与理性的了解!

        寺庙的地理位置在“东京台东区”,既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一座寺庙,也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时代风格”的建筑,我们去游览参观礼佛的这一天,天气晴朗晴空万里,笔者还微微的出了些汗。

        “浅草寺”是如何由来的呢?!据笔者查到的日本历史了解到,相传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即公元628年,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时,从湖里捞起了一座高度达5.5厘米的金观音像,附近人家就一致决定共同集资修建一座庙宇来供奉这尊佛像,这就是浅草寺的由来。不过,这座寺庙多灾多难,屡次遭受火灾的侵袭,数次被烧毁殆尽,到了日本“江户初期”,由“德川家康”出资重建了这座寺庙,让它变成了“一座大群寺院”,并把寺庙指定为幕府的祈愿所,是平安文化的中心地,同时也成为附近江户市民的游乐之地。“浅草寺”中的“浅草”两字是藏语音译,其含义是指“圣观音居住的地方”,是“圣观音宗的总本山”,【备注:它是指最高等级,统辖整个派别的寺庙。】因该寺祀奉了“圣观世音菩萨”,也称“浅草观音”。

        导游还告诉我们,去“浅草寺”游览参观礼佛,车辆只能停靠在寺院东面门外的一条大街上,还要稍稍走一小段路,时间大概需要八分钟左右,需从东门,即“二天门”进去,出来的时候也是如此,进去后你们自由活动吧,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在“二天门”集合……

        笔者看到在“二天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尊“持国天”和“增长天”菩萨,左边的菩萨为“持国天”,右边的菩萨为“增长天”,在门的上方挂着一个大灯笼,灯笼上写着“小舟町”这三个字,它是个二层楼的寺门,上面还书写有“浅草寺”的匾额。在大门背面墙上挂着一双像小船一样大小的大草鞋,它的长度大约有三米左右,宽度大约有一米左右。导游告诉我们说,日本人为什么会在“浅草寺”的寺庙里挂上大灯笼和一双草鞋?!皆因日本人认为,大灯笼寓意着“天地光明”,大草鞋表示“立足农耕”,都是日本人的美好愿望。

        寺院东北处靠近“二天门”有一座“浅草神社”,它是将发现“浅草寺”本尊的“桧前兵成”、“桧前竹成”和“土师仲知”3个人供奉为祭神的神社,故又被称之为“三社”,自古以来就有“三社明神”的尊号。每年5月中旬,会举行“三社明神”的三座神辇出宫、入宫仪式,是东京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现在的社殿建造于日本庆安2年,即公元1649年,是由“德川家光重”出资重建的。“浅草神社”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遗留下来的宝贵古建筑,它的“本殿”、“幣殿”和“拝殿”都被日本国家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

        寺内有一座“宝藏门”,它是在昭和39年,即公元1965年,在原有“仁王门”的基础上改建的,门的左右两边有手持印度古代武器的仁王(金刚大力士)像,塑像高度接近5米。它起初功能是摆放仁王像,建造于日本平安时代中期,故称为“仁王门”,还经历过多次的地震、雷灾、火灾与战乱毁坏,在日本庆安2年,即公元1649年,由“德川家光”重建了“木制的仁王门”。在昭和20年,即公元1945年,东京遭遇了空袭,“仁王门”和“本堂”都被烧毁,到了昭和39年,即公元1964年,由“New Otani连锁酒店”的创始人“大谷米太郎”捐资重建。重建后的大门,高22.7米,门间宽21米,深度有8米,第二层上面收藏了浅草寺的大量宝物,故又名“宝藏门”。

        经过“宝藏门”便来到了“浅草寺本堂”,“本堂”前面的香炉里所焚燃的香据说具有消灾祛病的功效,凡去进香的人,若是身上感到哪里不适或有病,把烟香揽到身上某处就可以了,这种习俗不只是日本寺庙独有的,在我们国家有些寺庙也是有这样的习俗。去“本堂”内参拜菩萨的人流熙熙攘攘有点喧闹哩。不过,与我们国家的寺庙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本堂”的里面,不供奉“四大金刚”、“如来佛祖”、“五百罗汉”、“弥勒佛”等菩萨,只供奉观自在像。

        有诸多游客在“浅草寺”求签,我们只是去参观礼佛并未去求签。“浅草寺”的签分好几个类别,有“大吉”、“吉”、“半吉”、“小吉”、“末吉”、“末小吉”、“凶”…… 据导游介绍说,日本人凡是抽到“大吉”或“吉”的签,会拿到家里妥善的保存好,更会笑逐颜开的一天看上三回。若抽到“凶”或者不好的签,日本人会有一套变通的办法,在每座寺庙内,都有一个结签诗的架子,万一抽到了自己不喜欢的签,或不好的签,便会把它系在架子上留在寺庙里!

        “本堂”的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除了“浅草寺”有“五重塔”外,在“京都东寺”也有一座“五重塔”,是第一高塔,“浅草寺五重塔”位居第二。最初的“五重塔”是由“平公雅”在本堂的东南方兴建的,兴建于日本天庆5年,即公元942年,它历经多次火灾后,在日本庆安元年,即公元1648年,由“德川家光”重建。到日本昭和20年,即公元1945年,东京空袭时又一次被战火烧毁,至日本昭和48年,即公元1973年,在参道的对面,即本堂的西南方又重建了,重建后地面以上高度达53.32米,塔高48.32米,顶端9轮部分高15.07米,最高的第五层中,保存着当年斯里兰卡赠送的佛舍利。

        当身临其间游览参观礼佛时,是看不到围墙也是没有围墙的,这不免让我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当笔者站在寺院内的广场上,稍稍抬头向四处极目眺望,便看到了四周围矗立起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还看到了“东京电视塔”,其真正的名字应为“东京晴空塔”,“浅草寺”内的世界是古代的日本,其外面世界是现代化的日本,“古代的日本”与“现代的日本”错位交融,这种感觉还真奇妙耶!

        以“浅草寺”的屋檐、风铃和“东京晴空塔”为背景,好友傅悦女士的先生潘钢,教笔者和班主任瞿素珍先生如何去选景拍照片,他说你们换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就会发觉“东京晴空塔”好像被风铃笼罩在了下面……其实“晴空塔”要远高于浅草寺,同样是以“晴空塔”为背景,潘钢先生还为笔者、傅悦和班主任拍摄了一张照片哩!

        同行中的好友杨家(日为)是摄影爱好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奋斗,成为了“半职业级摄影师”。他告诉笔者,即便是最优秀的摄影师,拍完照片也要去合理的修图,使之变得更为完善与完美。他说尽管游览的时间很有限,由于天气太给力,决定每张照片只拍摄一次,而且还要一次就把它拍摄成功!他这次拍摄了不少关于浅草寺的照片,亦花了很多心思,笔者看见他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构图取景。当照片拍摄完毕后,他把拍摄的照片给众友人看,他还告诉笔者,这次拍摄的很成功,基本上不需要去修图了,决定回去以后,要把照相机里面拍摄的最最成功、最最好的照片整理出来,印刷成摄影画册留作纪念,若是这些照片通通都拿去摄影比赛的话,张张照片都能获奖……

        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哪一个国家,但凡有佛教寺庙的,其寺庙基本上都是坐北面南的,“浅草寺”也不例外,它的正(大)门也同样是在南面的,名字叫“风雷神门”,简称“雷门”,还据导游介绍说,它是公元942年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谷丰登而建造的,这是“浅草寺”游览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噢!

        “雷门”门内的长度大约有140米,地面上铺的石道,直接通向参拜神道通向供奉观自在像的正殿。大门的正中央写着“雷门”两字的巨大灯笼,它的直径宽度有3.4米,高度达4米,重量有67公斤。“雷门”的两侧(八脚门处)有两座神像,右侧的是“风神像”,左侧的是“雷神像”,“雷门”在日本的“江户时代”,整座建筑都是用柳木建造而成的,在日本明和4年,即公元1767年,被大火烧毁。到了日本宽政7年,即公元1795年又重建,至日本庆应元年,即公元1865年,它再一次因火灾被损毁,过了95年以后,直到昭和35年,即公元1960年,再次重建一直保存至今。不过,现在的“雷门”则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个人捐资修建的,其建筑的样式完全是按照95年前的样子重新建造的。“雷门”内外是一条繁忙的大街,有很多人会在此拍照留念,一般都是很拥挤的,拍照时还会有许多陌生面孔参与“合影”,也是较常见的。

        “雷门”到“供奉观自在像”的正殿有一条大道,其名叫“仲见世”,长度约有300米左右,街道具有“江户时期”的特色,在街道的两侧,是一排排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的大小店铺,门面基本上是朱红色的,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商贩,各类商铺与商品鳞次栉比,出售各式各样最具日本风情与特色的工艺品,有:“和服店”、“布料店”、“扇子店”、“玩具店”、“吉祥物店”、“日式套娃店”、以及日本人最欢喜吃的各类小吃……真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导游还向大家介绍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小吃,譬如说:“东京名点雷米花糖”、“炸糕”、“煎饼”、“丸子”、“人形烧”……重点介绍的是“人形烧”,日本人叫做“偶人烧”。所谓的“人形烧”或“偶人烧”,是使用一种固定的模具,在模具的里面会挤上一层又一层有颜色的面粉,然后再合起模具,放在面前的火炉上翻来覆去的烘烤。当烘烤好以后,再倒进旁边的簸箕里面去晾晒一下,等凉晒透了之后,就可以装进精美特制的盒子里!“人形烧”外面的颜色是褐色的,里面的颜色则是白色的,还有夹心的“人形烧”哩!因为小吃的价格不是很高,故而在日本的旅游者中,亦具有特别旺的人气。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农村考察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语:“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席慕蓉的乡愁是“一只清远的笛”和“没有一棵年轮的树”;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笔者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国家、民族与某个区域的人,都会有心灵深处的乡愁、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乡愁,要不然就不会有远隔千山万水外出打工谋生的游子,每当到了临近过年时节、特别有意义的日子,即便干的不是很好,还要往家里赶和家人团聚的举动!

        对于东瀛的大和民族而言,他们或她们最为重要的乡愁之一,还是要数“东京的浅草寺”。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他的《浅草红团》一书中,以无比深情而又极富眷恋的笔触这样写道:“浅草是民众的浅草。”故而吸引了不少本国的游客,纷纷去“浅草寺”旅行游玩,有身穿和服的女士;有穿高中制服背着双肩书包模样的少男少女;有举止优雅仪态从容的东瀛老年人……时不时地从你的眼前飘然而过,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线。

        不单单是这样,在参观礼佛“浅草寺”的全过程中,除了本国以及黄皮肤亚洲游客以外,还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的游客,有全身肤色黑黝的黑人;有蓝眼睛黄头发的帅哥;有拖家带口的一家人……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和文章有关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7年04月22日星期六下午

相关文章

  • 旅行志之——闲话日本东京浅草寺之行

    日本之行最后一站是“日本的首都东京”,在“东京”的游览过程中,其中的一个旅游景点,便是身处闹市区的“浅草寺...

  • 旅行志之——闲话日本东京银座之行

    在“首都东京”游玩了两天,前一篇文章写了“东京浅草寺”,述说了过往的历史。我们除了游玩了“浅草寺”之外,还...

  • 游浅草寺

    浅草寺是东京最古老的寺庙,也叫浅草雷门观音寺,该寺正式名称为金龙山浅草寺。浅草寺位于东京都台东区,是日本现存的具有...

  • 日本游第三天

    今天去了浅草寺,见到了一个浅草寺,日本语读作“せんそうじ”,位于东京都台东区浅草二丁目,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寺...

  • 旅行志之——闲话日本奈良东大寺之行

    在六天五晚的日本之行当中,有一处旅游景点便是——“奈良县”了,它的英文名叫做“Nara-ken”,笔者查阅...

  • 浅草寺

    浅草寺位于东京台东区,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风格”的民众游乐之地。浅草寺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寺院的大门叫“雷门...

  • 行摄丨东京浅草三社祭(一)

    ​​​ 这次的东京之行选择住在浅草寺附近,从名古屋乘坐JR到东京站后,马上转乘地铁银座线抵达了浅草站。 因为拎着拉...

  • 游浅草寺,品日本文化

    浅草寺是日本东京最古老的寺庙,香客络绎不绝。我们来到浅草寺一窥日本传统文化。 一进寺庙,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日本风情。...

  • 旅行手记|日本游之二:徜徉在浅草寺

    上一篇谈到了对日本东京的总体印象,这一篇重点说说浅草寺。 浅草寺,是此次日本之旅的第一站,离我们住的地方并不远。但...

  • 今天的旅行

    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到了日本最繁华的都市--东京 这就是日本天皇住的地方。 世界知名学府--东京大学 观音浅草寺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行志之——闲话日本东京浅草寺之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rn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