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北京的第三天,我属于一名旅游者,一直穿梭在各大景点打卡,并且还乐不思“蜀”。今天换了另一个酒店,空间上舒适多了,也能静下心来记录点东西。
北京这个地方,第一眼看上去,街道很宽。房子不高,比起密集的广州,让人心胸更宽广一些,老北京的人的心胸也更为局气,热情些。广州,高楼紧簇,道路间给人一种压抑感,广府人也相对小气、冷漠与计较一些。
这里所说的心胸那是作为个体的一种表现,老北京的人热情好客,容易变通。就拿今天我坐地铁来说一下吧,我一直吐槽广州以外的地铁,因为特别不便捷。这不今天我拎着2大箱东西换乘时,找不到升降梯或者电扶梯向下去搭地铁,我内心非常抗议,我找了客服,咨询他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我们搭乘电梯。他们很热情的请我出站,给我开了升降梯让我搭乘,并告诉我,原则上这个升降梯只能是特殊人群才能乘的。这一点的变通,广府人比不了。先说地铁,我之所以那么抗议,那是因为,外地的地铁总让我感觉只有消费了才能享受便利,下去搭地铁没有给钱的那一段总是得靠自己走(电梯只有上没有下),这点上海地铁也一样。说人流吧,广州的人流也不小啊。归根结底,这是服务的问题,也就是我接下来想说的人性化服务的问题。再说,那个“原则上”,在广府,今天这样的事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如果站内没有升降梯,他绝对不会给你任何的便捷,你必须按规则提行李下去,除非你请志愿者帮你一起提下去。广府人,你接触多了,你会发现,他们除了在生意上比较灵活外,生活上,他们就是一本正经,变通能力特别低。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面试”的原因。
不过,相比起来,广府人的冷漠也让“办事”变得更加便捷一些,没那么多人情的割绊,一切以钱为中心。但,广府人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冷漠的,广府人的“服务”那可是没得说的,这点让我离开广东后还是有点不太适应。毕竟在广府人眼里,服务与金钱是挂钩的。
总结一下,北京的“窗口”因为工作人员这个个体的变通而变得更为明亮。广州的“窗口”因为人性服务的“规矩”让人更为舒适。而做人,何尝不该让自己更综合一些呢?感谢这次北京之旅,我想,我是时候该放下自己的“计较”了。
ps.广府为什么服务会更好一些,经济发展是其中一个问题吧。关键的是,民众敢发声,政府肯回应。一来一往,如何更人性化就成为了广府地区永恒的话题了。这个话题我之前也提过。
在最后,我真的觉得孩子小时候真的得多去不同的地方转一下,作为家长在看的同时,还要学会积极引导他去分析“差异”。总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引导,对它的选择会有很大的帮助。好了,先写到这里,我去逛逛胡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