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印度VIPPASANA 内观(三)——只有真正活过的人,才不惧死亡
内观开始的第二天,继续观呼吸,意识仍然集中在鼻子的三角区域,但范围会尽可能地更缩小一些,打坐时整整12小时的意识活动只在这个范围进行,给思想这匹脱缰的野马套上笼头,拴上线,钉死在这几平方厘米的地方,这样的效果是这匹野马更多的野性被激发出来。
我的学生曾问过我:老师,瑜伽是排毒减压静心的,这么多年练习,你的毒肯定已经排干净了吧?我说生活在娑婆世界里,除了佛陀、老子等已通了关的圣人,谁敢说他的毒已排干净了?那么是不是我做那么多身心灵练习就没有多少心灵的挣扎和痛苦了?不,不是的。我不是100%没有痛苦了。我的权威功课,也没有100%消融。在生活中,在做事中,在关系中,我依旧会碰撞出情绪。我一样有愤怒,有悲伤,有低沉,也会有痛苦的时刻。我也没到看谁都舒服的境界,有时我也有看不惯的人,也有评判继续升起,只不过会比较有觉察。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完全没有了痛苦,没有了评判,什么都通关了。所以我才需要继续静心。
在第二天的禅修里,由于头脑被束缚的范围更小时间更久,它跑不到外面,只能进入内在去折腾,更深层的情绪开始涌现。那么对我这个人来说,我最深最危险的情绪是什么呢?就是从小就存在的虚无感。这样的虚无感始终让自己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至今还记得小时做的某些重复的奇怪的梦,还有六七岁左右时大概半个月时间每天傍晚都会莫名地伤心哭泣。但也正是这样的虚无感促使自己一定要在平凡琐碎的人生中找出一些生命的意义,所有这些年的不断向内探寻都源于此,这也成就了现在的自己。生命中有这种特质的人只有两条路:要么彻底的坠落(比如吸毒、自杀),要么不断上升,粹炼灵魂,没有中间的路好走。
我从少女时代就很喜爱的女作家三毛也是这样的灵魂,她这一生也走不进平常路途,所以那时读她的书,内心连接的感觉就非常深。而那一天的禅坐下来,唤醒了深处的虚无感,觉得人生实在没有任何意义。一个人躺在寝室的床上,突然想到自杀的三毛,以前从没想过她为何自杀,也从未把她的死亡当非正常死亡,觉得她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仿佛她仍然活在世上某个角落。但那时看着房顶的横梁就在那一刻突然感受到了她自杀的心情。当万水千山已走遍,活过了真正的人生后人生再无新意,这样枯燥乏味的人生何不归去。
甚至想到自己如果生命终止于那一刻,人生也少有任何遗憾了,生死本是一体,对死亡恐惧吗?实在不必呵。就在很淡然地想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刻,“咣”的一下,心里某种能量突然落了地,整个人无比地宁静下来,再无空虚动荡。
人们都不知道其实死亡离我们很近,人们在声色犬马里活得好像自己永不会死亡,我们从未曾真正意识到它就在那里,随时可以让我们了悟生命的真谛,在生死之间,人性所有的自我都会在那个瞬间放下。另一些人执着于生,恐惧死亡,不能了悟“死”也是生的另一种生命实相! 也许人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是这个名字吗?我们是某些财产的主人吗?我们是某一个职位吗?当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钱都被拿走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谁呢?当我们的身体都没有了的时候,我们到底又是谁呢?
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逃避死亡导致人生更加消极,因为生和死是手牵手的,否定了死,就等于否定了生。越是怕死,就是恐惧人生,如此以来,我们就不能全然的活着。
当你能看穿生死,你对当下的感受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强,因为你玩得起了。你不再惧怕死亡,所以也就不再害怕活着。因为知道生死全然象梦,生命于是承担起它真正的强度、活跃的光明和激进的沸腾。痛苦变得更痛苦,快乐变得更快乐,喜悦变得更喜悦,而哀伤也变得更哀伤。在明镜之心的映照下,一切都变得更有生命力,因为此心不再抓取或逃避,而只是目睹着这一场戏,所以它玩得起了。
我最喜欢的那本书《恩宠与勇气》里的崔雅说的 “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一项奖赏”。她的丈夫,被誉为超心理学界的爱因斯坦——肯.威尔伯在接纳她的死亡后教我们的"只有接受死亡,才能找到真正的生命。"于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活下去。
那么,为了活好这一生,我要经常自问:我要如何经营我的这一生?这一世所做的选择和决定,当离开时,会有遗憾吗?它的价值为己,还是也可以为众?如何做,不会遗憾?千万呵要记得,对得起自己这一世,尊重这一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机会,为你今生做一个选择和决定!
“因为不能再忽视死亡,于是我更加用心地活下去。”——崔雅
———李佩珊于2018年12月11日
网友评论